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指尖公益”讓愛心捐獻酷起來

2018年05月04日08:5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圖為特殊兒童的畫作,下圖為據畫作設計制作的布袋。公益平台通過這種創意方式為貧困特殊兒童提供展示自己創造力及才能的機會。 新華社記者 劉 瀟攝

從每位用戶選擇步行帶來的“綠色”能量,到千萬兒童的營養補給;從每次電子化辦公帶來的少排放,到遠方萬畝森林的成長;從每人每次捐贈的2分錢,到鄉村老人的大病救治……這中間的距離,或許只是一次指尖輕觸。伴隨著捐贈的便捷化、場景化、小額化和創意化,“指尖公益”正前所未有地匯聚中國數億網民的力量。不僅如此,公益正變得酷起來、流行起來,成為大眾生活的一部分。

“焦慮了就種棵樹吧”——

公益的流行范兒

“最近老是焦慮,怎麼辦呢?種棵樹吧。”“90后”北京媒體人於小樂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條這樣的消息。配圖是一張社交平台出具的、落款為中國綠化基金會的“植樹証書”,上面寫著:“謝謝你。你於2018年4月14日申請種植的沙柳,已被中國綠化基金會認領,將種植到鄂爾多斯地區。”証書最下欄還有一個專屬於每棵樹苗的編號。

借助支付寶客戶端的“螞蟻森林”項目,於小樂完成了一次公益捐贈。用戶通過步行、網絡購票、線上繳費等低碳方式線上生成“能量”,當能量積攢到一定數額時,即可“申請種樹”。隨后,公益組織、環保企業等接受用戶的申請,在千裡之外的地方,多種下一棵真實的樹。

這或許是當下中國最流行的公益方式了——所有操作都通過手機在社交平台上完成,一瞬間的點擊,卻可以為千裡之外的地區做一件實在的小事情。

除支付寶外,微信等社交平台都開通了“公益”或“愛心捐贈”入口,上面不僅有各平台開發的“能量種樹”“運動捐步”等公益形式,還有許多公益機構在平台上發布的公益項目,以眾籌的方式來匯聚愛心。

這樣的方式贏得了很高的熱度。“螞蟻森林”所歸屬的螞蟻金服工作人員陳彩銀表示,從2016年8月開通,到2017年12月底,螞蟻森林用戶超過2.8億,累計種植真樹1314萬棵,種植總面積超過19萬畝。

“每天睜眼就攢能量”——

隨手公益場景化

“每天睜開眼睛第一件事就是‘收能量’。”北京一家音樂公司的版權專員石翀說,“每天看著螞蟻森林中的‘小樹’一點點成長,想到能以自己的名義在沙漠中種下一棵樹苗,覺得十分的酷。”目前為止,石翀已經獲得了4張植樹証書。

“酷”,這種不一樣的公益體驗,正是移動互聯網帶給公益的新變化。“傳統的捐贈方式主要以捐款、捐物、志願活動為主,而互聯網平台呈現了多場景化,大家可以通過捐贈步數參與公益,通過螞蟻森林、庄園等游戲的形式參與公益,而且很多場景都和我們日常生活相關聯。”中國扶貧基金會常務副秘書長陳紅濤說,更加多元的捐贈場景,讓越來越多公眾願意參與和支持。

“90后”外企職員張瀟是在某次無意中發現支付寶愛心捐贈入口的,他選擇了中國綠化基金會發起的“10元種下希望樹”項目,並設置每月從支付寶賬戶中自動扣款來進行捐贈。“我已經捐了15棵樹了。互聯網公益這種方式很好,還不用自己操心,我會一直做下去。”他說。

當前,支付寶上最受關注的項目有“新學期給留守娃送桌”“好校長成長計劃”“繪本去哪兒了”等,微信平台上的特別關注項目則有“一元一滴母親水窖”“貧困孤兒助養”“幫大病患兒重獲新生”等,都有著十分清晰的公益場景、幫扶對象和項目目標。

“便捷小額可略獻薄力”——

激活沉睡的公益力量

“方便快捷,一棵樹隻需10元,完全負擔得起,又可以為中國的綠化事業略獻薄力。”從以前找不到合適的公益門道,到現在的定期定向捐贈,張瀟認為“指尖公益”為更多像他這樣的人打開了公益的大門。

在陳紅濤看來,捐贈便捷、參與門檻低正是互聯網公益的特征之一。“傳統捐贈方式主要以郵局寄送、銀行轉賬、現場辦理為主。有了互聯網之后大家可以‘隨手’公益,節約了時間成本,額度壓力也隨之減少。” 陳紅濤說,據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度第三方線上平台平均每筆捐贈額度在2元左右,甚至公益寶貝平台的平均每筆捐贈隻有2分錢。

雖看似“微不足道”,這些捐贈卻足以匯聚成不容小覷的公益力量。根據民政部統計,自2016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施行以來,我國通過網絡實施的捐贈超過10億人次,捐贈金額超過20億元。

伴隨著“指尖公益”的大眾化、年輕化、小額化趨勢,越來越多沉睡的公益力量被激活。以“10元種下希望樹”項目為例,截至4月26日上午筆者查詢時,“10元種下希望樹”項目已收到愛心321萬余份,捐款額近1837萬元。拿中國扶貧基金會來說,2017年互聯網平台籌款總額佔整個機構籌資總額近40%。

“互聯網籌款也助推機構發展。”陳紅濤說,“互聯網公益中出現的捐贈需求多元化、捐贈透明化等趨勢,需要公益機構提升專業度來適應。公益機構在享受互聯網便捷性的同時,應該重視風險管控和信息安全,加強項目管理。讓我們一起營造出和諧的大環境,推動公益行業的迅速發展。”

文/李 婕 鄭倩雯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8年05月02日 第 11 版)

(責編:余璐、董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