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北京援藏:精准扶教 精准扶貧

2018年06月25日08:26 | 來源:中青在線
小字號

  拉薩北京實驗中學的初三學生郎杰,住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尼木縣卡如鄉的一個村子。從拉薩到村裡大約有150公裡,當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坐了3個小時車,又走了20多分鐘終於來到郎杰家時,牆上貼著的兩樣東西一下子映入記者眼帘。一樣是“尼木縣卡如鄉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明白卡”,一樣是貼滿了一牆的獎狀。

  這兩樣東西清楚地告訴了我們朗杰的生活狀態:家庭經濟條件不好,學習成績優異。

  朗杰就讀的拉薩北京實驗中學是北京市於2014年投入2.2億元對口援建的,學校中大部分孩子像朗杰一樣來自牧區,還有不少孩子像他一樣家庭經濟條件較差。

  其實,早在1985年,中央就決定在內地開辦西藏班,自上個世紀90年代起,北京便開始了對口支援拉薩,選派了教育行政干部和專業技術人才。“如今在拉薩市區,大家散步時不經意地就能看到北京教育援藏的歷史痕跡,如坐落在仙足島上的北京中學,教育城的北京實驗中學,金珠西路的北京小學,羅布林卡路的海澱小學。”北京援藏指揮部副指揮、拉薩市副市長朱建紅說。到了2010年前后,隨著拉薩教育基礎設施日益健全完善,很多學校的校舍甚至不差於內地學校。

  那麼,當拉薩的學校硬件條件越來越好時,“北京教育援藏的真正優勢有哪些”“北京教育援藏能給拉薩教育帶來哪些真正的改變”……這一連串的問題成了擺在每一屆援藏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難題。

  教育扶貧不僅要給孩子知識還要開眼界

  “我去了清華大學,將來我也要考到這裡來。”2004年出生的措吉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說。

  措吉家住在當雄縣格達鄉羊易村,像朗杰一樣也是建檔立卡戶。去年小學畢業的時候,措吉正好趕上拉薩北京實驗中學在初一年級創辦了一個“京藏宏志班”,面向拉薩市兩區兩縣招收建檔立卡戶學生31人,措吉成為第一屆宏志班的學生。

  “到了拉薩以后,我們發現整個拉薩的學生資助制度已經非常完善了,從幼兒園一直到上大學,每一個學段都有相應的資助政策,對建檔立卡戶的孩子還有單獨的‘三包’政策,孩子在學校的吃、穿、住,以及學習用品基本上都能夠涵蓋了。”北京援藏教育人才領隊、拉薩市教育局副局長杜建峰說,“也就是說,在拉薩建檔立卡戶和低保戶家庭的孩子,不會因為家庭經濟困難而上不起學,也不會因為上學負擔過重而返貧。”

  面對已經相對比較完善的資助政策,北京的援藏還能做些什麼呢?

  “找到學生精准的需求”成了突破的方向。

  “對待不同學段的孩子要清楚他們的不同需求,不僅要讓他們獲得物質上的資助,還要給他們提供最優質的教育資源。”杜建峰說。“京藏宏志班”就是一個北京教育援藏的團隊在中學階段的嘗試。北京援藏資金每年為這個班投入專項經費50萬元,為他們配置優質師資力量、教學資源,量身設計課程體系。

  應該說,宏志班的孩子跟拉薩北京實驗中學的其他同年級學生相比,入學的成績還是有些差距的。“剛剛入學的時候,我們這個班的成績很不理想,作文的平均分比別的班低十幾分,語文成績在全年級排在最后。”宏志班的語文老師王夙琛說。

  后來王夙琛申請了閱讀資金,《稻草人》《城南舊事》《駱駝祥子》《秋天的懷念》……這些名著慢慢爬上了這31個漢語說得還不太流利的藏族孩子書桌。

  “這些書不僅給了孩子們知識,同時還引導他們梳理了人生的志向,”王夙琛說,跟內地的孩子相比,這些孩子非常勤奮,“上學期期末,他們的成績便從最后到了第三,這學期期中考試我們排到了第二名。”

  除了給這些建檔立卡戶的孩子提供更加優質的師資和課程資源,對於“去趟拉薩都要走上一天”的牧區孩子來說,開闊眼界是更加難得的機會。

  去年9月,這31個孩子被帶到了北京,他們觀看了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登上了長城,參觀了故宮、國家大劇院,還到了清華大學這樣的著名學府……

  12天的時間這31個孩子隻能在北京“走馬觀花”,但是給他們帶來的改變卻是巨大的。

  “如果說學生能在課堂上收獲知識,那麼游學則是在孩子心裡播下一顆種子,”班主任趙蘭說。這些孩子回到學校以后好像一下子長大了,自覺地把早、中、晚課余時間充實地利用起來。“每天早上初一年級宏志班的燈是亮的最早的一個,中午午休時他們都會留出半個小時學數學。”

  “我在書上看見過這樣一句話:不走出去,家就是你的世界﹔走出去,世界就是你的家。”措吉說,從那一刻起,她就下定決心好好學習,改變家庭現狀。“世界那麼大,我想帶著我的家人出去看一看。”

  “2018年秋季,我們學校還將在新初一和新高一再設立兩個‘京藏宏志班’,最終將有6個‘京藏宏志班’。”拉薩北京實驗中學校長趙隆顥說。更多建檔立卡戶的孩子將會享受到這種獨特的精准扶貧。

  教育援助也要切准短板

  “最初,北京的援藏教師來的時候,學校裡有一種聲音:他們教得好就讓他們教去,”拉薩市北京中學的黨總支書記羅桑平措說。

  確實,有人懷疑過援藏支教這種形式的效果﹔一個老師水平再高,待上個一兩年對學校的發展有什麼用?

  提到北京援藏,就會有人想到“組團式”這個模式,正是因為北京市2014年投資援建了拉薩北京實驗中學,並選派教師開展成建制的教育援藏,效果很好,使得“組團式”教育援藏在全自治區推廣。

  自2014年后,2015年7月,北京市第二批“組團式”教育援藏實現了順利輪換,並且援藏年限由原來的1年變為2年。2017年8月,北京市“組團式”教育援藏由單一援助拉薩北京實驗中學拓展為同時援助拉薩北京實驗中學、拉薩北京中學、拉薩市第一小學、拉薩第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4所學校,涵蓋了小學、初中、高中和職業教育各個學段﹔人員規模也擴展至69人。

  創建一種模式是創新,如何讓模式更好的發揮則需要智慧。

  在人員更迭的過程中,很多援藏者在思考:雖然“組團式”比“單兵作戰”有了更多的優勢,但是無法否認的是,援藏教育者留在拉薩的時間仍然是短暫的,那麼當一撥撥的援藏教師來了又走、走了又來后,有什麼東西是能長久地留給拉薩教育的呢?

  “我們要找到拉薩教育的短板,教育援助也要精准。”杜建峰說。

  通過調研,他們發現拉薩教育的教研是短板,教研工作完全處在一種自發的狀態。

  所以,在2017年輪換援藏教師的時候,北京援藏指揮部和北京市教委決定,不能再做簡單的輪換,要能把北京的先進經驗留給拉薩,隻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拉薩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問題。

  他們首先在拉薩市的這幾所學校進行了摸底調研,看看學校最急需的老師是什麼,然后再從北京選派。“第三批輪換的時候,45個專業教師中,隻有一個專業對口稍有些偏差。”杜建峰說,正因為精准了,很多北京的老師到了拉薩之后成為了學校的學科帶頭人,有些做了年級組長。

  “李校從3月到現在就聽了60多節課,這在我們學校歷史上是沒有的。”拉薩市北京中學的卓瑪老師說。

  卓瑪老師所說的李校是來自北京八中的李詠梅,在拉薩市北京中學任副校長。“我隻有聽了課之后才有發言權,才能給老師指導。”李詠梅說,拉薩的老師在教學上還有些傳統觀念,總擔心學生學不會,所以課堂上“滿堂灌”,要改變就要從每一天、每一堂課入手。

  北京的援藏教育者們還把自己“背后的”資源盡可能引入到拉薩。“四中網校已經為我們學校的每一位師生建立了賬號,免費開放資源微課1萬多節。”拉薩市北京中學校長曹曉東說,現在,北京西城區的《學習探究診斷》練習冊已經進入拉薩北京中學的各個教研組,經過一個學期的試用,下學期這所學校的所有年級、所有學科、所有學生將全部可以免費使用北京西城的這套練習冊。

  “我們這些援藏教師背后有北京東城、西城、朝陽、海澱等各區的優質教育教研資源,這些區縣的骨干教師不用到拉薩來,他們可以通過網絡平台給拉薩的老師和孩子們上課。”杜建峰說,而且每次課也都要充分地被利用,首先是北京的骨干教師要根據拉薩的學情進行充分的准備,然后拉薩的孩子通過網絡聽課,不僅一個班、一個學校的老師聽課,全拉薩的同一科目、同一年級的老師都聽課,聽完課之后再進行點評,然后再召開一次專題研討會。“我們要做的就是把一整套教研機制在拉薩建立起來。”

  就在記者發稿時,朗杰已經完成了2018年的中考,朗杰的理想是考入北京,考到北京的西藏中學。3年前他剛剛升入初中時,正好趕上了北京來的第一批“組團式”援藏教師。現在,他要考到北京,去給那些對他有過很深影響的老師交上“答卷”。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樊未晨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初梓瑞、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