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公益人物

天津醫科大學援藏醫生許奎斌 血庫告急下了手術台走上獻血台

2019年12月16日11:13 | 來源:中國網
小字號

談起雪域高原,我們總是神往其神秘與雄壯,但是對於當地相對落后的發展現狀,尤其是教育和醫療,是困擾當地藏族同胞的頭等大事。筆者走進這個群體,採訪到來自天津市腫瘤醫院的麻醉醫生許奎斌,僅僅半年時間,他給當地百姓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昌都血庫告急 下了手術台走上獻血台

2019年的7月15日,來自天津市腫瘤醫院的麻醉醫生許奎斌被組織派往昌都——海拔3500米的高原小城。進藏第一天他就“遭遇”了職業生涯的難關。病人高齡、嚴重的高血壓危象,收縮壓高達220mmHg以上,右側大隱靜脈曲張,左側膝關節游離屬,小腿疼痛難忍,行走困難,這在內地低海拔地區是絕對手術禁忌,但高原地區由於其地域的特殊性,難以在短期內降到基礎血壓水平,最后他帶領藏醫院醫療小組在嚴密精細的組織和監測麻醉下順利完成了手術,病人康復了。

昌都當地醫療資源相對匱乏,尤其臨床用血資源極少,很多患者不得不為了等待血源而延誤治療。他作為藏醫院手術室主任,深知血液資源對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性,“有一次做一台耗時10個小時的手術,當時全昌都地區血庫僅有2600毫升的血,手術風險非常高。雖然有高反,下了手術我自己馬上獻了300毫升血,這是高原地區獻血的上限。身體不適可以克服的,但是血庫沒有血對於病人就是災難。”

在高原做全麻手術 風險如此之高

許奎斌不僅把獻血奉獻給了當地醫療,更用醫術帶來健康。在“眼科專家西藏光明行項目”活動期間,他所帶領的手術室團隊為679名病人進行術前篩查,為198名白內障患者進行了晶體植入手術,僅僅用了五天時間。這其中病人從術前檢查、入院到手術全部是免費的。“有兩件事兒我印象很深,有一名患者是智障人群,我們實施了全麻下完成晶體置換術,這是昌都藏市首例全麻下人工晶體置換手術。還有一次我連續在手術台上工作20個小時,剛要休息突然又來了一名急診患者,我讓其他醫生去休息,堅持多站了三個小時做手術,一抬頭天都亮了。”許奎斌醫生如是說。

手術現場

提起高原工作的艱難程度,許奎斌並沒有談及個人,他說:“高原地區含氧量很低,平常內地人血氧飽和度達到98%左右,而藏區病人血氧飽和度隻有 88% 左右,這是內地麻醉的禁忌線。在高原做手術低氧的可能性極大,相應給麻醉工作也帶來了很大風險,全麻的風險就更大了。”

此外,藏區人民有自己的民族信仰、風俗習慣,以及藏醫的診療手段,作為醫生我們既要站在專業角度治病救人,也要站在患者角度尊重其宗教信仰。這就需要跟當地藏族醫生磨合。“藏區的就診觀念也完全不同,我接診的一名80歲老奶奶需要麻醉,一次竟然從她體內取出來108顆結石,她日常所忍受的疼痛是我們常人難以想象的。還有,藏區的常見病也與內地有區別,藏族關節組織的老化程度會明顯比平原地區快。這些都給我們進藏醫生帶來了挑戰。”

師徒制度 科學管理 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援助昌都市藏醫院手術室以來,許奎斌在短時間內完善了科室的各項麻醉相關規章制度,完成每月例行手術30余例,與去年同期相比,手術量增加了近40%,夜間急診病人約佔總手術量的10%,手術量的陡增,他連續工作至深夜已是常態。

帶好徒弟也是許奎斌給自己下的硬指標,他帶教斯朗旺姆和趙貴林兩名醫生,麻醉增填了頸叢神經阻滯、肌間溝入路臂叢神經阻滯、頸內靜脈穿刺置管、控制性降壓、喉罩通氣、心肺復蘇以及病人術后自控鎮痛等技術,其中多項技術填補了昌都市醫療技術的空白,改變了以往單一的麻醉方法,使需要長時間手術的病人安全更有保障。

雖然他沒有提及家人,但筆者在其朋友圈找到了他五歲的兒子寫給他的名信片,作為一名醫生他奉獻高原,作為一名父親他卻失去了陪伴孩子成長的時間。醫者仁心,援藏醫生們為患者帶來了康復、為病者帶來了希望、為生命帶來了歡樂。“我最希望的是,昌都的百姓有更多的治愈、昌都的醫生有更好的手段。”(完)

(責編:王靜、杜燕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