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揭示“幸福裡”的幸福秘密

韓鬆落
2020年01月20日08:5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生活在當下,人們有很多疑問:人際交往的界限在哪裡?人們是更疏遠了還是更親近了?37集電視劇《熱愛》,通過講述山東青年尚晉大學畢業留京后,在女友李貌所在的幸福裡九號擔任人民調解員遇到的一系列人和事,認真探討了這一系列問題。

  《熱愛》由宋方金編劇、王小列導演,楊玏、啜妮主演,劉敏濤、張晨光、牛莉、梁冠華、郝蕾、喻恩泰、柯藍等一眾名演員出演。

  幸福裡九號是大北京的一個小世界,和北京的任何一個小區、一條街、一條胡同沒什麼兩樣。這裡有新老北京人,有著百樣性格,做著不同工作,有著不同的願望和訴求,他們熱情善良,知根知底,住在現代樓宇間,卻還保持著老北京的人際關系模式。要想把這樣一些人捏合在一起,讓“幸福裡”真正幸福起來,看起來容易,但也很難。更何況,幸福裡正面臨一場拆遷,舊日的社區即將消失,友鄰即將散去,人們的矛盾也最大限度地被激發出來,調解工作的難度因此更大。之所以把主角的身份設定為調解員,或許是更方便推進故事,讓眾多人物匯聚在一起,讓他們的故事串接成一個中國故事,讓他們的喜怒哀樂拼接出北京風情。但看過全劇后,不難發現,“調解”兩字富有生活哲理,編劇導演意在為現實生活找到一劑良藥。

  遇到問題,為什麼要調解,而不是尋求法律支持?中國人有一個融合了法律和人情的觀念“善律者不訟”。這個觀念,曾是孔子的社會理想之一。在《論語·顏淵》,孔子說“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易經》關於訴訟的段落裡也主張“化訟”,遇到事情盡量不要打官司,實在要打官司也以調解為要,不要把問題推向極端,不要撕裂人倫。

  這是中國人深藏在基因裡的觀念。我們願意把社會、人際關系看做一個生態系統,主張系統內部的均衡和融合,不到萬不得已,不會下猛藥。在這個生態系統裡,人們都要克制、禮讓、周旋,給日后相見留下一點空間。調解工作,正是這個生態系統裡重要的潤滑劑。《熱愛》對此有極為精到細膩的表現,並且通過不同人物的性格、閱歷展現出來。其中一集,一對夫妻鬧矛盾要離婚,原因是妻子個子高,丈夫個子矮,丈夫希望妻子不要穿高跟鞋,還把她的高跟鞋都丟掉了,不料妻子卻還藏著一雙高跟鞋。鬧到調解員這裡,范偉扮演的志願者梅先生大手一揮:“你這不行就去派出所,實在不行去婦聯”,尚晉卻表示:“辨法析理,勝敗皆服,有時候這調解工作啊,不以雙方暫時的和解為圓滿,而是要從根本上,幫他們找到問題,找到事件的危機,才能夠解決。”這就是典型的“善律者不訟”,在矛盾萌芽的階段,就設法解決,均衡雙方的利益,不制造人倫親緣的撕裂。劇中的矛盾,都是在這個標准下獲得解決的,例如萬阿姨被狗咬,例如常有麗一家參與拼婚,都需要在明確雙方利益訴求、情感尊嚴的前提下,從根本上找到問題所在,得體地進行解決。

  要做到這一點,對當事人要求很高,既要有學識、閱歷,也要知人情、通倫理,就是說,自己也得是個豐富厚實的人。所以,《熱愛》也給了尚晉的個人感情生活以較大篇幅,包括表現兩家人的相處,他在這個過程中的歷練和成長。

  《熱愛》還設置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副線,那就是以李貌和父親李雙全為代表的“太極推手”傳承人的生活,他們不管何時何處,都貫徹著“推手”所代表的一種人際智慧。“推手”恰好可以作為《熱愛》所倡導的人際關系方式的象征,既有傳統,也有現代,以柔克剛,化矛盾於無形。

  誠如《熱愛》的制片人周亞平所說,“雖然如今人們的物質生活極大地豐富了,但精神層面也出現了焦慮、糾結、煩惱。《熱愛》是從個體婚姻家庭的構建講起,圍繞多個家庭,講述著日常中的苦樂點滴和生活智慧。”這“生活智慧”,正是一種“推手智慧”。故事裡,李貌的奶奶不想出院,別人勸她:“您一出院,霧霾我都讓它散了,您看這烏泱泱的人,又熱鬧又喜慶。”而這烏泱泱的人,之所以能夠熱鬧和喜慶,都要依靠觀念上的水乳交融,人際關系裡的深層勾連,社會的化難於無形。


  《 人民日報 》( 2020年01月20日 20 版)
(責編:初梓瑞、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