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生態修復,且下細功夫(說道)

程聚新
2020年07月09日10:0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生態修復,有的需要當機立斷、令行禁止﹔有的則需要耐下性子、細細打磨。如此,才能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境地

  

  在貴州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採訪,眼前景象有“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的詩情畫意,又聽得父子接力守護黑頸鶴、村民30年拍攝湖鳥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這或許能解釋,人們討論生態之美,為何講究“詩意棲居”。生態修復,其實就是人與自然合筆寫就一首詩,尋章摘句、謀篇布局,如此營造美好生態,細中求精,巧方能成。

  生態系統復雜多樣,一旦遭遇破壞,修復非一夕之功。比如草海,水面遼闊時有45平方公裡,因氣候變遷和人類活動,經歷多次水落湖退。最近一次在1972年,因排水造田,僅存5平方公裡湖面沼澤。為還一灣柔波,草海先后被列入省級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又經法制護湖、退地還湖、截污淨湖、造林涵湖,30多年持續治理,才逐漸恢復“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景象。

  生態修復,有的需要當機立斷、令行禁止,有的則是需要耐下性子、細細打磨。如此,才能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境地。草海治理期間,居民退耕還湖、停船收網,或走上公益崗位,或接受就業幫扶,發展生態旅游、綠色農業,尋得更高效率、更低消耗的生產生活方式。通過理順人與自然的關系,找到平衡、抓准痛點,才讓出“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的空間。

  草海幾度起落,候鳥幾番來回,復述著滄海桑田的自然法則,也濃縮了人與自然的關系發展:人與湖相諧、與鳥相親,則生態好、景色美、游客來、產業興。

  生態修復,終究是利用自然的自我恢復能力,輔以目標清晰的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壞的生態系統恢復良性循環。如今的草海,水域面積25平方公裡,涵養越冬鳥類200多種10萬余隻,周邊村民依托良好生態轉產脫貧。正是持續多年依托資源、久久為功的努力,讓“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的光景失而復得。

  構筑詩意棲居的美好生態,完成人與自然的合作詩篇,當如此下功夫,“苦吟”耐得住,“妙筆”才能拿得出。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09日 13 版)
(責編:王仁宏、初梓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