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甘肅臨夏州康樂縣發展牛羊交易市場,販牛商人馬麻乃感嘆——

生意“牛”在了好時候(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行走“三區三州”探脫貧)

本報記者  王錦濤
2020年07月14日09:3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康樂縣,平均海拔2000多米,雖說生態好,但是人多地少,不少百姓生活長期處在貧困線以下。當地以販牛為生的馬麻乃,切身經歷了日子由苦到甜的變化。

  最初販牛的日子,苦。如今,隨著交通不斷改善,康樂縣成立牛羊交易市場,老馬的販牛生意越做越好,生活也隨之步入小康。越來越多的貧困戶從肉牛產業中受益,成功實現了脫貧。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康樂縣,平均海拔2000多米。生態好,但是人多地少,老百姓既是農民,也是牧民,但更多的卻是“戴帽”的貧困戶。

  康樂縣養牛歷史悠久,家住康樂縣胭脂鎮馬集村的馬麻乃,就是販牛的,別人都喊他老馬。凌晨3點,鬧鈴剛響,老馬就一骨碌爬了起來。

  近8年來,他有一半的日子,都在這個點起床,生物鐘准得很。“生意全靠信譽。”老馬說,這回買家要貨急,16頭牛的訂單,容不得差池。

  3點15分,老馬合上大門,跨上摩托,離開了尚在沉睡中的村子。他要前往20多裡外的縣城,那裡有全州最大的牛羊交易市場。

  走出縣城,把販牛生意做得更遠

  老馬其實不老,他是70后。之所以叫老馬,是因為在胭脂鎮,要論販牛,沒有幾個人比他資歷深。

  當年,老馬家貧兄妹多,田薄糧食少。作為長子,他輟學回家,跟著父親外出販牛。爺倆背上干糧,挨個村子串,若是運氣好,談好價錢牽回牛,再逢集市時牽去賣。“三天一個集,一頭牛可能要參加兩三次集,才能變現錢。”

  不安於窮現狀,老馬決定出去闖。老馬認為,日子苦了幾代人,原因是生意做得不夠遠。於是,結婚后老馬“自立門戶”,准備出遠門。他找遍親友,借來上萬元,獨自去了隔壁的岷縣。

  去時可以搭班車,回時全憑兩條腿。每次都是老馬趕著十幾頭牛,徒步180多公裡,走三四天才回到家。“腳底磨得全是泡,但得忍著,不能停下腳歇息。”老馬說,“一趟多省出一天,幾個月下來,就能多趕出一趟。”

  在岷縣,老馬結識了幾位同行。從他們的口中,老馬得知販牦牛賺得更多。2000年6月,老馬和這幾位同行搭伙,從縣城坐車到蘭州,又轉車到西寧,倒了好幾趟車,總算到了青海省達日縣。買牛很順利,每人再買一匹馬。騎馬趕牛,從千裡之外,老馬開始了漫漫回家路。

  高原天氣多變,剛剛還是晴天麗日,轉眼就風雨交加。頂著惡劣天氣,老馬白天趕路,晚上席地鋪張塑料紙,和衣而睡。700多公裡的路,走了兩個月,最后才將牦牛趕回了家。

  雖然辛苦,但一路上老馬總能偷偷笑出聲。“我心裡盤算的是,這上百頭牦牛,得掙多少錢啊。”老馬信心十足,頭一次逢集,趕了10頭牛,集散后,賣出去4頭。又一次逢集,又趕了10頭牛,卻隻賣出去3頭。再一次逢集,還是趕了10頭牛,老馬直接傻了眼,隻賣出去1頭。他開始發愁了:牛賣得太慢,草料不夠了。

  “最開始沒想到這個問題。”老馬說,后來自己漸漸地明白了:胭脂鎮和康樂縣,每個月對牛的需求量是有限的,現在突然多出了幾百頭,相當於打破了供需平衡,導致滯銷。“現在壓著上百頭牛,沒地放牧,隻能借錢買飼草料。”老馬說,也是那個時候,他悟出一個道理,日子過得苦,不是生意做得不夠遠,而是市場不夠大,銷售半徑不夠長。

  交通改善,當地成立牛羊交易市場

  去哪兒找足夠大的市場?一個新問題擺在了老馬面前。

  “甘肅哪兒的市場大?省城蘭州嘛。”2002年,老馬雇了一輛農用車,載上4頭牛。“走老路,5個多小時到蘭州。”老馬說,“不僅賣完了牛,而且發現屠宰后直接供肉鋪,掙得更多。就是延長產業鏈,直供銷售端。”

  在回家的車上,老馬算了一路,還是覺得不劃算,條件不成熟。“一是屠宰廠離家太遠,運輸成本高。”老馬說,再一個,從康樂去蘭州沒有高速,路上時間長,牛肉易變質,雇冷鏈車吧,沒錢可掙。老馬隻好作罷,繼續趕大集。

  鎮上的日子波瀾不驚,一個人的時候,老馬會嘆氣,雖說沒有原來那麼苦了,可生活始終在貧困線上搖擺,搞不好又要戴上窮帽子。

  2004年,蘭州到臨洮通了高速公路。康樂比鄰臨洮,走20分鐘鄉鎮路,就能借道高速去往蘭州。“時間縮短了一半多。”老馬說,2012年,康樂縣牛羊交易市場(冷鏈物流中心)正式啟用。交易中心佔地面積130畝,由肉牛羊交易區、屠宰冷藏區、綜合服務區等功能區組成。

  老馬的心思,再次波動了。“每天早上4點就開市。”老馬說,全縣的牛羊被聚了起來,“以前是找牛,現在是挑牛。”老馬算了算時間,高速通達,車輛便利,牛屠宰后,送到蘭州市場,也就1個多小時。

  “目前,牛羊交易區已建成交易大棚兩座,屠宰冷藏區建成屠宰車間2000平方米、冷藏庫1500平方米,配套有屠宰污水處理循環利用設施。”交易市場負責人介紹,這為做牛羊生意的人提供了便捷、優質、高效的服務。如今日均交易牛120頭以上、羊500隻以上、交易額達200多萬元、屠宰牛羊300多頭(隻)。

  打開市場,訂單更多日子更好

  蘭州人生地不熟,怎麼打開市場?

  “靠品質。”這些年來,老馬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什麼樣的牛肉質好、出肉率高,一眼就看個八九不離十。“屠宰后,肉帶骨一斤28元,而活牛稱毛重一斤16元。”老馬邊算邊說,1000斤的牛,出肉600斤左右,這就多掙800元,再刨去屠宰費270元,一共多掙500多元。

  老馬在牛羊交易市場屠宰了10頭牛,拉貨上蘭州,不到1小時全部成交。買家說,品質若都這樣好,有多少要多少。老馬拍著胸脯說,康樂的牛,都好得很!

  “口碑要好,還有一點不能少。”老馬說,那就是信譽,隻要接單了,不管碰到什麼困難,一定要按照約定的時間數目,將牛肉送到。

  8年過去了,老馬的牛生意,真的牛了。“現在,每天訂單都達十幾頭牛,掙的比前20多年加起來還要多。”生意一年比一年好,市場一年比一年大,去年就賣出了將近2700頭牛。

  生意好,生活才能真正好。走進老馬家,原來的老屋,早已成了泛黃的老照片。取而代之的,是一座花園小洋房。磨磚對縫的青灰磚牆,簇擁著雕花的大門,門口停著私家小轎車。“鋪了地暖,裝了網線。”老馬說,家裡用上了雙開門電冰箱、全自動洗衣機,苦了半輩子,總算過上了好日子。

  一個人富不算富,一村人富才算富。2015年,老馬牽頭在村裡成立了養牛合作社,吸納一些貧困戶來務工。“既給發工資,又給教技術。”老馬說,“現在這些貧困戶都已摘了帽,日子過得美滋滋。”

  “我們把培育肉牛產業作為五大富民產業之一。”康樂縣主要負責同志介紹,今年第一批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已安排1.16億元引進能繁母牛6288頭、母羊13820隻。“下一步,將堅持擴繁與育肥同抓、規模化發展與規范化養殖共舉,用品牌拓展更廣闊的市場。”

  講完自己販牛的經歷,老馬感慨道:“說白了,牛生意,牛的是趕上了好時候。”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14日 10 版)

 

(責編:王仁宏、孫紅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