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智慧農業”織美景

2020年07月20日10:05 | 來源:慈善公益報
小字號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智慧農業”織美景

近年來,以科技為支撐的“智慧農業”在全國各地蓬勃發展,它讓廣大農民不再“下苦力、使蠻力”“看天吃飯”,它通過大數據打通農產品銷售渠道,讓農產品走出鄉村,帶領群眾增收致富走上了小康之路。

務農不再“看天吃飯”

軌道運輸機、智慧灌溉系統、無人植保飛機、智能除草機……四川米易縣緊緊圍繞“智能農機、機械化果園建設”,通過實施智能農機裝備提升項目,向世人展示出一幅農業現代化的美麗畫卷。

“要不是受前期極端天氣的影響,今年芒果挂果會更多,預計產量能增加20%。”米易縣新山傈僳族鄉中山村新盛芒果園家庭農場負責人彭愈說,產量增加得益於今年農場多了幾位“新幫手”。

彭愈說的好幫手,是現代化農業機械設備。在他的果園內,芒果樹上下架著許多“天線”,有溫濕度傳感器、風量監測儀、二氧化碳含量檢測儀等,它們靜靜地矗立在果樹間,如同守護果園的“衛士”。

“有了這些現代化農業機械設備,再也不用‘看天吃飯’了。”米易縣新山傈僳族鄉中山村新盛芒果園家庭農場負責人彭愈說,現在用手機一鍵澆水,什麼時候澆水、澆多少水都一目了然。

據《慈善公益報》記者了解,為深入推進現代農業、智慧農業、特色農業發展,接下來,米易縣將加快該項目的示范、引領、復制,引領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現代農業轉型升級。

不只是在米易縣,甘肅省臨洮縣溫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統,實現了蔬菜基地採取芹菜、西瓜種植一年三熟模式,基地帶動200名貧困人員實現脫貧;江蘇昆山市市北村大力推廣智慧農業,田間地頭用上了無人機等現代化設備,去年市北農場畝產水稻達500—600公斤、小麥380公斤,畝均流轉費超千元。

實現農產品產銷一體供應鏈

“讓農民多掙一點,市民少花一點。”以大數據為支撐的智慧農業,把農產品的生產者和城市的消費者對接起來,實現了農戶脫貧增收,豐富了市民的菜籃子,實現了農產品生產者與消費者資源共享,互惠共贏。貴州群山萬壑,土地資源本就稀缺,又面臨農產品產銷不接的問題。2018年8月,遵義市成立的農產品產銷對接智慧服務中心正式運行,把遵義市機關食堂、醫院食堂、學校、超市等原先散亂的需求整合起來,集中了200多處需求點,95個農村合作社,30多台冷鏈車每天按時把安全食品運送到點位上,打通了農產品賣難問題。

“在大數據的指導下,形成了一條以銷定產、以產促銷、產銷一體的農產品供應鏈。”貴州吉倉商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東旭說,遵義市匯川區之前種了200多畝花菜,但無法涵蓋銷售量,所以今年專門增加了花菜種植量。在2019年,匯川區並未產西蘭花,但隨著群眾對西蘭花需求的增加,今年准備改種一批西蘭花。

據悉,大數據與農業的結合已經覆蓋匯川區14個500畝以上壩區和38個貧困村,覆蓋3716戶種養殖戶,幫助2000多名貧困農民穩定就業,戶均增收1萬元以上。

如今“智慧農業”正在迅速融入到更多的鄉村,為脫貧攻堅助力“加油”。吉林省近日開通了首家鄉村5G基站,將通過互聯網實現智慧農業、農村電商、特色農業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安徽碭山葛集鎮利用區塊鏈溯源、智慧農業等,為油桃賣方和買方提供產銷對接大數據服務。

農業乃國之根本,智慧農業是農業的未來發展方向。不斷完善大數據產業基礎設施,強化科技支撐,助力大數據與農業深度融合,將助力鄉村振興,帶動更多農民走向小康生活。(張迎迎)

(責編:王仁宏、初梓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