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人民CSR之“戰疫新思路 公益新作為”:

以“數”賦能 激發慈善新力量

初梓瑞 王仁宏
2020年07月25日09:26 | 來源:人民網-公益頻道
小字號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公益慈善組織作為一支強有力的戰“疫”隊伍,通過善款募集、物資供應、弱者關懷、心理援助和志願服務等方式全程參與戰“疫”,為抗擊疫情做出了重要貢獻。

為進一步總結慈善力量抗擊疫情的成功經驗和相關問題,探索新形勢下的創新路徑,人民網公益頻道聯合中國慈善聯合會於23日召開主題為“戰疫新思路·公益新作為”的線上研討會。

中國慈善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福清、中國慈善聯合會副秘書長陳冬青、中國慈善聯合會副秘書長張曉青、廣州市民政局副局長韋錦堅、重慶市慈善總會副會長況由志、中華慈善總會籌募部的部長劉芳、壹基金秘書長李弘、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執行秘書長孫懿、寧夏燕寶慈善基金會理事長黨彥寶等慈善組織代表在線參加研討會。

本期研討會是人民CSR(企業社會責任)系列研討會的第一場。數位專家圍繞“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慈善組織的創新和作為”“企業如何兼顧自身發展並做好社會責任”等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與會專家表示,慈善力量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疫情防控步入常態化,公益慈善組織要積極探索轉型,突破局限,以“數”賦能,擁抱數字化。

全力戰“疫” 各顯其能

疫情突如其來是對慈善事業助力社會治理的一次“大考”。慈善組織的非政府性、非營利性、公益性、獨立性等特征,決定了其在社會治理中承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華慈善總會籌募部部長劉芳指出,突如其來的疫情,對總會亦是巨大挑戰。據介紹,總會迅速地梳理優勢、尋找思路、搭建平台。做到了及時部署、依法依規、積極募捐、公開透明。截至6月1日,中華慈善總會在今年疫情期間所籌集資金3.64億,物資7.57億。

“做好信息公開工作是我們整個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我們從歷次重大災難救助中得到的寶貴經驗。”劉芳說。“做好日報、周報,隨時匯報、重點匯報,確保各項工作符合相關部門的規定和要求。”

廣州市民政局副局長、廣州市慈善會常務副會長韋錦堅表示,廣州從積極參與疫情防控的聯防聯控機制﹔暢通跨地域的支持渠道,發揮慈善組織的協同作用﹔多元合作,支援社區防控﹔規范運作,強化信息公開等方面積極參與戰“疫”。據初步統計,廣州市34家慈善機構參與新冠疫情防控捐贈,累計接收款物3.18億元,惠及醫院、學校3617家,幫扶困難群體和支援一線工作者、醫護人員170萬人。

“社會組織是社會協同中的核心角色,激發區縣社會組織活力,才能構建高效社會協同生態,把資源給到更需要幫助的地方。”

壹基金秘書長李弘表示,壹基金在今年1月22日正式啟動了疫情響應,累計籌款約1.1億元左右,支持了全國864家社會組織,其中湖北91家社會素質以及湖北的89個區縣的996家醫院和521個社區一線的物資和社區的防控工作。

企業作為戰“疫”主力軍之一,如何利用自身優勢、技術等,借鑒新業態,為社會責任專業化運營、可持續良性發展提供新動能?

在本次抗疫中,騰訊不僅聚焦於緊急物資的捐助,更注重於平台和產品的推動。"面對疫情,除了快速物資馳援以外,更注重的是產品的助力。"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執行秘書長孫懿舉例,大家現在每天都在用的健康碼就是源於騰訊兩億開發基金的支持。到目前為止,健康碼上線以后累計的訪問量已經突破了261億次,亮碼率超過90億人次,覆蓋10億人,覆蓋了400多個市縣5100多個村庄,成為目前疫情防控的非常重要的工具。

中國慈善聯合會副會長、寧夏燕寶慈善基金會理事長黨彥寶介紹,他所在的寶豐集團疫情期間增產量、保就業、調結構,為戰“疫”提供了物資保証。

“我們提出不減人、不減薪、不減產‘三不減’,增加投資、增加就業“兩增”,從而保証員工就業、保証企業運轉。”

正視問題 主動突圍

慈善組織作為社會治理的重要參與者和實踐者,是社會協同不可或缺的力量,是公眾理性、有序、高效參與社會治理的重要載體。

實際上,盡管慈善組織在戰“疫”中積極行動、主動作為,但同時也暴露出應急處理能力有待加強、組織機制方面有待完善、志願者服務缺乏保障和激勵等短板。

“疫情期間,慈善組織發揮了重大作用,但也應正視問題。”中國慈善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福清在研討會上說。

李弘指出,在突發公共事件或者自然災害發生時,社會組織尤其是慈善組織籌集了大量資源,如果不能很好將資源發揮出效果和作用,容易成為整個社會矛盾的焦點。

重慶慈善總會副會長況由志建議,慈善組織需與時俱進,以“數”賦能,探索區塊鏈技術在公益捐贈、善款追蹤、透明管理等方面的運用,構建防篡改的慈善組織信息查詢體系,增強信息發布與搜索服務的權威性、透明度與公眾信任度,實現數字化轉型。

韋錦堅則從社會關注、法制化力度、應急預案等方面對行業發展提出建議。他認為,應提高政府及社會對慈善事業的重視。不斷強化社會各界對慈善事業的關注,進一步明確慈善組織的定位,加大對慈善事業發展政策激勵機制。加強慈善事業法治化力度,同時完善慈善組織的應急預案機制。

“通過政府、社會、企業聯動,完善相關的組織以及相關的安排,形成制度化。”

劉芳同樣表示,希望能夠進一步提高全社會對於慈善事業的重視程度,特別是從第三次分配的角度,把慈善事業發展納入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大格局裡面。同時,慈善組織要加強自身的建設,樞紐型慈善組織要加強行業協調動員能力,推動全行業的信息公開力度。

對於慈善組織在抗擊疫情期間暴露的如捐贈物資積壓、分配效率不高、信息公開不及時甚至有誤等短板和漏洞,劉福清表示,根本原因就在於缺乏專業化、職業化人才和精細化管理、分工協作機制,更缺乏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預案。她建議,應開展常態化、系統化、科學化的培訓和繼續教育,盡快將部分骨干人才培養成為內行、專家,促進慈善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以“數”賦能 擁抱轉型

“慈善數字化轉型符合國計民生的大勢所趨,是慈善行業迎機遇促發展的關鍵所在。”況由志研討會上表示。

當前,數字化轉型已成為賦能各行各業發展的新動能、新引擎。疫情防控期間,無人經濟、線上辦公、線上娛樂等新業態、新模式的持續增長,在穩定經濟基本面、助力復產復工方面展現出巨大能量。同樣,慈善領域的數字化應用,在疫情期間亦發揮了巨大作用。

據孫懿介紹,疫情防控期間,騰訊作為一家互聯網科技企業,不僅聚焦於緊急物資的捐助,更注重於平台和產品的推動,通過長線的技術開源投入和多方協作,聯合多方助力全球進行共同抗疫。

“疫情期間,騰訊公益平台迎來了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伙伴籌資。在不到兩周的時間裡,支持了超過84家慈善組織的超一百個抗疫相關項目。”

與會專家指出,慈善數字化給我國慈善事業帶來的變革是深刻的,但這一變革才剛剛開始。

況由志表示,當前中國依然是世界上互聯網最活躍、迭代最快的市場。隨著“新基建”的有序推動落地,慈善行業也將與其他行業一樣朝著數字化、高質量發展邁進。數字化所賦予慈善組織的發展新機遇不容錯過。       

(責編:初梓瑞、孫紅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