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產業扎根深 脫貧有質量(話說新農村)

顧仲陽
2020年08月21日10:5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解決好產銷問題,建立起穩定發展模式,讓貧困地區干部群眾挑起產業發展的大梁,扶貧產業才能扎根,貧困群眾也才能端穩“金飯碗”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不久前,跟一個“老扶貧”聊起產業扶貧,他感慨:做了二三十年產業扶貧項目,其中能不斷發展壯大的產業有個共同點:那就是貧困群眾廣泛參與,建立起了穩定的產銷組織體系,讓產業真正在鄉村扎下了根。

  各地產業扶貧百舸爭流,為脫貧攻堅注入了強大的內生動力。從生態農業到林特產業,從特色種養到鄉村旅游,全國92%的貧困戶參與到產業發展當中,絕大多數貧困村的產業發展都有了一定基礎,一些走上了良性發展的軌道。然而,發展扶貧產業,難在持續穩定。眼下,有人擔心,一些貧困村的產業靠駐村干部主導,他們撤走后,產業能否可持續發展?

  的確,有必要把扶貧產業可持續發展問題提上日程,讓產業盡快在貧困地區扎下根,枝繁葉茂、開花結果。

  讓扶貧產業扎根,關鍵在人。在產業起步階段,駐村干部主導推動,有其必要性,但幫扶不是包辦,關鍵要培育“造血”功能。在這方面,雲南省勐臘縣河邊村的扶貧產業發展模式值得借鑒。2015年,中國農業大學扶貧團隊在河邊村主導發展休閑、教育產業,起步之初,他們就在村裡成立青年發展工作隊,帶著村裡年輕人全程參與。去年初,又引導成立河邊雨林瑤家合作社,對骨干人員進行系統培訓和“陪伴式工作”,手把手傳幫帶,河邊村成長起一批致富帶頭人,他們挑起了扶貧產業的大梁,帶動村民實現收入倍增,去年戶均收入達到了5萬元。

  讓扶貧產業扎根,解決好產銷問題至關重要。產品賣得好、農戶能增收,是檢驗產業扶貧成效的試金石。隨著消費升級,廣大人民群眾對農產品的消費越來越重視安全、品質和特色。在供給側,要瞄准市場需求,結合地方實際,調整產業結構,打好特色牌,要嚴把質量安全關,組織好生產。在銷售上,也要多下功夫,尤其要用好直播帶貨等電商銷售模式,下力氣培養懂電商、會開店的“新農人”,通過培訓讓更多的群眾掌握電商銷售這項新“農技”,讓更多的扶貧產品“飛”出大山,對接大市場。

  讓扶貧產業扎根,建立穩定的發展模式是保障。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等發展模式,建立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戶嵌入現代產業鏈供應鏈,是扶貧產業帶動貧困群眾穩定增收的一條好路子。甘肅省慶陽市引進龍頭企業中盛農牧公司,形成了從飼草種植、精飼料加工、雞羊養殖、精深加工、冷鏈物流、終端銷售到網絡交易的全產業鏈,每個環節都帶動貧困戶參與、贏利分紅,全市近5年脫貧人口中,這家公司產業鏈帶動的人數接近一半。

  總之,扶貧產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要盡早謀劃,讓它在貧困地區的土壤裡深深扎下根,茁壯成長,讓更多的鄉親們端穩“金飯碗”。


  《 人民日報 》( 2020年08月21日 18 版)
(責編:王仁宏、初梓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