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守住底線突出重點 構建社會救助新格局

——《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意見》的解讀

林閩鋼
2020年08月26日09:2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最近,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按照保基本、兜底線、救急難、可持續的總體思路,以不斷增強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目標,積極穩妥推動社會救助改革完善的重要舉措。

  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民生保障站在歷史新起點上,要繼續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意見》基於此提出的新目標和新要求,是進一步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發展社會救助體系,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切實兜住兜牢兜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線,推進構建社會救助新格局作出的重大工作部署。

  《意見》圍繞守住基本民生底線,實現社會救助高質量發展,對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進行了頂層設計。一是在社會救助發展目標上,首次提出兩個階段和具體目標。即用2年左右時間,健全分層分類、城鄉統籌的中國特色社會救助體系,在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顯成效。社會救助法制健全完備,體制機制高效順暢,服務管理便民惠民,兜底保障功能有效發揮,城鄉困難群眾都能得到及時救助。到2035年,實現社會救助事業高質量發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困難群眾,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網密實牢靠,總體適應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二是在社會救助體系結構上,明確提出建立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意見》根據救助對象的困難程度和致貧原因劃分為三個救助圈層,分別給予相應的基本生活救助、專項救助、急難社會救助,形成多層次的分類救助體系。三是在社會救助方式上,《意見》提出積極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要求創新形成“物質+服務”的救助方式。鼓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為特殊困難群眾提供訪視、照料服務。加強專業社會工作服務,幫助救助對象構建家庭和社會支持網絡。四是在社會救助發展上,突出促進城鄉統籌發展這個重點,要求加快實現城鄉救助服務均等化。加大農村社會救助投入,逐步縮小城鄉差距。

  《意見》堅持問題導向,在五個方面加大改革的力度。一是救助對象范圍有新拓展。在原有城鄉低保和特困人員基礎上,將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等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和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依靠產業就業幫扶脫貧的人員,納入到基本生活保障范圍。對進入城市務工人員,即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提供相應救助幫扶。積極總結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臨時救助實施的經驗,提出逐步取消戶籍地、居住地申請限制,探索由急難發生地實施臨時救助。二是救助項目有新內容。《意見》在鞏固專項救助制度基礎上,要求加強法律援助,積極開展司法救助、取暖救助,做好身故困難群眾基本殯葬服務,推進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孤兒基本生活保障等工作,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將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延伸至低收入家庭。三是救助對象認定方法有新調整。《意見》提出有條件的地方可按程序將低保、特困等社會救助審核確認權限下放至鄉鎮(街道)。立足便民利民,取消可以通過國家或地方政務服務平台查詢的相關証明材料。四是救助管理有新要求。將走訪、發現需要救助的困難群眾列為村(社區)組織重要工作內容,建立多主體多方面的主動發現報告機制,並要求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救助服務熱線。對特困人員、短期內經濟狀況變化不大的低保家庭,每年核查一次﹔為減少基層人員的工作量,對收入來源不固定、家庭成員有勞動能力的低保家庭,每半年核查一次﹔復核期內救助對象家庭經濟狀況沒有明顯變化的,不再調整救助水平。五是加快服務管理轉型升級有前瞻。《意見》明確提出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5G等現代信息技術在社會救助領域的運用。一方面通過多渠道完善的社會救助資源庫,實現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智慧救助﹔另一方面推動救助服務向移動端延伸,實現救助事項“掌上辦”“指尖辦”,便民惠民,讓老百姓得實惠。

  《意見》圍繞增強兜底保障功能、提升服務能力、健全體制機制、強化政策落實,提出重點保障措施。一是加強基層服務能力。《意見》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和政府統籌研究制定按照救助對象數量、人員結構等因素完善救助機構、合理配備相應工作人員的具體措施。提出強化鄉鎮(街道)社會救助責任和相關保障條件,村級設立社會救助協理員,困難群眾較多的村(社區)建立社會救助服務站(點)。明確要求開展社會救助所需工作經費納入地方各級財政預算。二是加強資金監管和審計監督。《意見》要求健全“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機制,加強社會救助事中事后監管。加大對騙取社會救助行為的查處力度,依法依規追回騙取的社會救助金並追究相應責任。建立容錯糾錯機制,鼓勵各地根據實際情況改革創新,激勵基層干部擔當作為。

  《意見》指明了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社會救助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對社會救助制度進行了系統性頂層設計,有廣度、有深度,更具有前瞻性,對於推動我國社會救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具有重大意義。

  (作者為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兼社會救助分會會長、南京大學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0年08月26日 12 版)
(責編:王仁宏、初梓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