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高考路上,那些努力奔跑的“追夢人”

趙竹青
2020年09月11日08:59 | 來源:人民網-公益頻道
小字號

2020的高考季已近尾聲。對這一年的高三學子來說,剛剛邁過了人生路上最新的裡程碑。風華正茂的他們,各自攥著手中的鑰匙,勇敢地去向未來報到,開啟人生的下一段旅程。

他們的背后,有笑容,有祝福,有期待,也有不舍……他們的順利成長,離不開各自家庭的愛與付出,也離不開來自社會的認可和支持。

每一位高考生,都是“有故事的人”。

呼和浩特青桔單車運維師傅王智永和兒子在一起(受訪者供圖)

在城市裡“放牧”

王智永決定不再放羊。

如果條件允許,他其實願意一輩子做個牧民,在家鄉內蒙古的鄉村,陪伴那些河流、沼澤、油菜花,看著自己的羊群、牧羊犬,呼吸著清新的空氣,“養點東西,多好玩兒啊,自由自在”。

然而作為一名父親,這樣閑雲野鶴的生活,不能阻擋他對孩子的思念。他的孩子王旭,正在市裡讀寄宿中學。

他還記得,有一回去看孩子時,帶他去超市買了兩斤風干肉,花了200多塊錢,孩子當時就不樂意了,哭著不讓買,覺得花太多錢了。他一刻,他感到了深深的自責: “我覺得我作為一個父親太失職”。

他不想錯過兒子的成長。也就是那一年,他賣掉家裡的羊,他毅然決定遷居到呼和浩特市去陪伴孩子。初中畢業的他和妻子沒有其他專業技能,做過外賣員、超市收銀,經常因為路況不熟而超時賠錢。他懷念大草原上風和油菜花,感覺自己不受大城市的歡迎。

直到找到青桔單車運維的工作后,他又找回了那種自由自在的感覺。以前他經常帶著兒子在草原上找羊,現在父子倆有時間會一起在城市裡穿梭著找單車,就好像在城市裡“放牧”。兒子對科技感十足的事情非常感興趣,以后想學計算機專業。

他喜歡這份新工作,不用干重活兒,也不用看人臉色,最重要的是,終於可以在飯點和家人和家人一起吃飯了,這讓他感到欣慰和滿足。他認為,吃飯的時候和孩子聊聊天,陪伴孩子成長的每一天,這才是他來呼市的意義。

“錢以后可以慢慢掙,能有個好孩子比啥都強。”王智永笑著說。

江西吉安滴滴司機周素蓉與兒子在打理陽台上的植物(受訪者供圖)

現代版“母子連心”

“如果可以不睡覺,估計我會24小時待在車裡。”江西吉安的周素蓉是一名單親媽媽。在兒子周晨陽考上高三之后,她決定全職做滴滴司機。這份工作相對自由,能讓在保証收入的前提下騰出更多時間照料兒子。

這也讓他們母子的生活節奏更加“同步”。由於臨近高考,兒子也是朝六晚十,一日三餐都在學校。

兒子從小就是個暖男,十歲的時候兩個人一起出門,他就會扶著媽媽下台階,拎箱子,買地鐵票。長大后周晨陽成了“別人家的孩子”,彩繪、素描、模型搭建都十分精通。

“是兒子在帶我成長。”周素蓉覺得在兒子面前,自己可以放心做個大孩子,“如果說上帝給我關上了一道門,那麼他也給我打開了很多扇窗戶。其中兒子就是最溫暖明亮的那扇落地窗,他能讓我走出這個屋子去看到一個更好的世界。”

“我所有的努力,不都是為了我們母子能過得更好嗎?我們一起加油!”孩子17歲生日那天,周素蓉在日記中寫到。

今年高考中,周晨陽取得了639分的好成績,被國防科技大學錄取。這一刻,周素蓉覺得,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

湖北滴滴司機張偉康(右)與弟弟張偉健(受訪者供圖)

你是我的太陽,是溫暖和光

24歲的張偉康開滴滴兩年了。2016年,父母的婚姻走到盡頭,他和比自己小6歲的弟弟從家庭的蔭蔽中走出來,哥哥成了弟弟的大樹。

2015年張偉康大學畢業后,在一家數控企業開始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給國產手機品牌做后蓋。機器24小時不停,工人兩班倒,張偉康一個人看著20台機器,每天周而復始地生產著。

他不想重復這樣的日子,2018年底,他徹底告別了“工廠男孩”的生活,來到武漢,成為一名快車司機。滴滴的工作給張偉康收入的同時,給了他更為看重的自由。任何時候隻要弟弟有需要,他都能第一時間趕到一小時車程的家鄉。

雖然不至於“相依為命”,但兄弟間的親密既包裹著弟弟,也支撐著哥哥。疫情期間他在家裡呆了半年,陪弟弟准備高考。疫情結束后他送弟弟上學,重新開始接單的聲音久違的親切,讓他一高興連接兩單,把弟弟落在路邊等他很久。

年輕在於經歷,他喜歡嶄新的生活。開滴滴的時候,他喜歡去那些建筑物或者樹好看的地方,休息時間喜歡嘗試沒喝過的飲料。

父母結束婚姻之后,弟弟一度覺得家裡空了,他的快樂影響著他。“你就像我追不到的太陽。”在弟弟心裡,他是最快樂最有才華的哥哥,是溫暖和光。

弟弟高考成績不理想,最近一直在廣東打工,怕弟弟有壓力,他一直沒有追問日后打算。隻在心裡盤算好,隻要弟弟選擇復讀,自己就要給他准備學費生活費,“我會好好跑下去,因為我要照顧他。”

湖北禮橙專車司機雷玲與兒子在一起吃飯(受訪者供圖)

疫情下的勇敢之星

回家前,他在門口脫下層層的防護用品:手套、不透氣的塑料防護服、沾著汗水的防護眼鏡,最后是口罩,再讓媽媽把這些物品用酒精仔細消毒一遍。這樣的記憶,伴隨著黃忠達高考前的時光。

測溫、登記、密切關注小區裡的情況、記錄每家每戶的生活需求、搬貨、送菜……在距離高考隻有幾個月的時間的緊要關頭,黃忠達每周一次的志願工作就這樣持續了兩個半月。

所在的社區志願者隊伍裡,黃忠達是最小的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學生志願者。當被問及為何做出這樣有些“另類”的選擇時,黃忠達回憶說,“當時並沒有想太多,就是在新聞上看到大家都很不容易,志願者們也都非常累,大家都承擔了很大的壓力,所以自己就想分擔一些。”

而他也一直都是這樣一個在關鍵時刻站出來的人。之前,曾因為送倒在路邊的老人家去醫院而獲得學校授予的“勇敢之星”稱號。黃忠達決定去做志願者的時候,全家人都非常擔心他,但做滴滴專車司機的母親雷玲非常支持他。

在黃忠達還小的時候,雷玲就靠開車“拉活”養家,后來成了一名滴滴禮橙專車司機。接送孩子和家人成為了雷玲在不接單的時候最重要的事情。

雷玲總是在臨近放學時間一個小時前就設置去學校方向的順路訂單,提前半小時就停止接單,准時在學校門口等黃忠達下課。對於高三的學生來講,睡眠時間總是最寶貴的,雷玲的車總是開得又平又穩,黃忠達可以在車上放心補眠。

慢慢地,黃忠達成長為一個不需要家長操心的孩子,生活學習自己都可以規劃得很好。高考成績出來后,雖然沒有達到黃忠達最理想的結果,但媽媽還是非常認可他的努力,“希望他可以一直勇敢地向前沖”。

親情與成長,是人類永恆的主題

這些暖心故事,可以說是新時代“寒門貴子”最真實的寫照。從他們身上,我們讀出了勇敢、努力、樂觀、豁達,也看到了付出、堅持、陪伴、理解,你能感受到平凡家庭的價值,也能察覺到一種不甘平庸的向上的力量。他們既是人間煙火,也是中國希望。

親情,永遠是我們心底最柔軟的弦,而潤物無聲的家庭教育,讓這根弦奏出了最動人的音符。滴滴平台大數據顯示,2019年,77%的滴滴司機師傅已有子女,其中,40%有兩個及以上的孩子,76%的司機子女是未成年。這些滴滴司機師傅們,是孩子的爸媽,是一個個家庭的頂梁柱。他們從不向生活抱怨,而是用自己的辛勤和努力,為子女照亮奮斗之路。

今年5月,滴滴開啟了第三屆“橙果計劃”,最終超7000個司機高考家庭參與。作為國內首個關注網約車司機子女教育發展的公益項目,“橙果計劃”通過加油包、夏令營、獎學金等方式,為“家有考生”的司機家庭提供多元的持續支持。

令人欣喜的是,進入高考錄取階段以來,這些“橙果家庭”捷報頻傳。北京大學3人,清華大學3人,浙江大學4人,復旦大學4人,上海交通大學3人……目前參與“橙果計劃”的考生中,已經有240余位考生被985高校錄取,370余位被211高校錄取。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更是實現“六穩”“六保”目標的關鍵因素。數據顯示,成立以來,滴滴平台共帶動包括網約車司機、代駕司機、單車運維等超過1800萬個就業機會。2020年5月,與退役軍人事務部簽署就業合作協議,為退伍軍人提供1.5萬個就業機會。8月,再次投入2億專項資金,推出“橙意”促就業計劃,幫助更多人群通過平台實現靈活就業。

(責編:趙竹青、初梓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