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精准扶貧下足“繡花功夫”

本報記者  宋豪新
2020年10月16日08:4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近年來,宜賓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將扶貧工作視為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發揮企業優勢,承擔定點扶貧任務。目前,企業對口幫扶的四川省宜賓市興文縣、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宜賓市屏山縣已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多措並舉、重拳出擊”,這是企業在扶貧開發過程中一貫堅持的原則。企業在基地建設、產業打造、消費幫扶、教育扶貧等方面積極實踐和探索扶貧工作新模式,充分釋放基層治理活力,構建了一套精准扶貧模式,助推貧困地區脫貧奔康。

  宜賓市興文縣地處烏蒙山區,曾是四川88個貧困縣之一。受自然、地理、歷史、文化和經濟等原因影響,當地產業發展長期滯后,居民收入較低。2015年以來,五糧液通過成立扶貧開發攻堅領導組,選派扶貧干部挂職蹲點、依托地方資源建立產業基地、以購代捐促進產業生產,培訓技能助力貧困戶就業等多項舉措,定點幫扶,助力當地建立起優勢產業,解決產品滯銷難題,取得了良好效果。位於興文縣縣城東北部的青山岩村,全村總人口1626人,農戶家庭收入僅以傳統種植、養殖為主,建檔立卡貧困戶89戶、貧困人口375人。為了幫助當地居民致富,企業積極扶持當地竹產業發展,定向為青山岩村出資125萬元,創建青山岩竹林(苗圃)產業示范基地,新造竹面積1100畝,覆蓋青山岩村近100戶家庭,農戶持自有土地入股或與村資公司合作種植,形成“幫扶單位+村資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在發展竹產業基礎上,開展“竹業為主,拓展多元”的多元化產業建設,發展竹石盆景、林下種植(竹蓀、赤鬆茸)、林下養殖(跑山烏骨雞、土雞蛋)等附屬產業。如今,漫山遍野的翠竹成為村民的致富樹。

  同時,五糧液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參與項目,將提取項目銷售額的10%作為村集體收入,帶動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和壯大。目前,已帶動村集體經濟實現收入近70萬元,以股權量化方式為百姓分紅近10萬元,貧困群眾足不出村就能就業、創收。為支持產業發展,企業還幫助拓寬銷售渠道,開拓市場,幫助扶貧產品打造特色品牌。在理塘縣,企業捐贈300萬元,整合1600余萬元援建了極地果蔬(香菇)基地,同時牽頭籌建村集體資產經營管理公司(理塘縣上馬岩村集體資產公司),助力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極地果蔬基地年產香菇70萬袋、木耳30萬袋,產值150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80余個,向群眾分紅150余萬元,貧困戶人均增收2萬元以上。

  五糧液派出的駐村工作隊深入群眾,幫助當地群眾蹚出一條能致富、管長遠的好路子。多年來,企業努力探索扶貧模式創新與長效機制,圍繞精准扶貧、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2017年8月,牽頭成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並發起設立鄉村振興發展基金,重點圍繞酒業、茶業、林竹產業、釀酒專用糧基地建設等領域開展深入探索,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和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整合提升優勢特色產業、打造品牌龍頭企業,破解農業農村發展瓶頸,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開對“藥方子”,拔掉“窮根子”,才能走出“新路子”。為了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五糧液通過捐資助學、援建學校、捐贈教學配套物資和圖書讀物等方式,積極支持貧困地區教育發展﹔通過產業技術培訓、打造扶貧車間,助力貧困地區新型技術人才的培養。洛絨志瑪是一名來自理塘縣高城鎮澤曲村的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從小失去雙親,與爺爺和姑姑相依為命。2016年,洛絨志瑪的爺爺去世,家裡失去收入來源。3年后,洛絨志瑪考取大學,但因為貧窮,不得不面對輟學的困境。在她一籌莫展的時候,企業向她伸出援手,通過發放助學金,讓當年包括洛絨志瑪在內的20名大學生如願進入大學校門。

  不僅如此,五糧液還不斷激發農民創造力,提升農業農村生產力,通過產業基地技術培訓、農民夜校等多種載體,助力地方教育培訓體系建設,為地區產業和經濟發展培養職業農民和產業工人,扎實推進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堅定不移決勝扶貧攻堅。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16日 16 版)
(責編:吳曉琴、初梓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