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鳳頭燕鷗的守護者(保護區裡的年輕人(20))

本報記者  竇瀚洋
2020年11月05日09:3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中華鳳頭燕鷗在育雛。
  庄曉鬆攝(人民視覺)

  丁鵬在野外觀測。
  本報記者 竇瀚洋攝

 

  核心閱讀

  中華鳳頭燕鷗是極危物種,其活動一定程度上是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指標。為讓韭山列島成為中華鳳頭燕鷗種群的繁殖地,丁鵬等人扛起了招引、觀測和保護的重任。

  

  天邊泛起魚肚白,海面波光粼粼。一早,記者隨丁鵬從浙江象山龍洞碼頭登船,目的地是20公裡外的象山韭山列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這些年,中華鳳頭燕鷗招引與保護工作成效顯著,白嘴端鳳頭燕鷗、小鳳頭燕鷗等其他鳥類也會跟著過來。如今,保護區裡已有154種鳥類。”丁鵬說。今年31歲的他是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也是中華鳳頭燕鷗招引工作的主要執行人之一。

  “盡量不破壞島上的原生態”

  韭山列島的中鐵墩嶼上,有成群的中華鳳頭燕鷗,那裡的監測與保護研究基地建設得初具規模。

  一年裡絕大多數的時間漂在海上,丁鵬是名副其實的“海漂”。島上,中華鳳頭燕鷗的鳴叫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這裡植被繁茂,礁石遍布。為了創造更好的棲息環境、盡量不破壞海島的原始風貌,除了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用於生活、觀測的活動板房,島上沒有太多的建筑。

  “路是多年來踩出來的,盡量不破壞島上的原生態,也能把錢更多地用在棲息地改造上。”丁鵬指著腳下的路說。

  中華鳳頭燕鷗習慣在裸岩上繁殖。丁鵬等工作人員將地勢改造為梯田狀,形成平坦地塊,並鋪設地毯、碎石子,定期除草,人工筑巢,為燕鷗群營造出安全舒適的棲息場所。

  丁鵬介紹,中華鳳頭燕鷗繁殖種群招引和恢復項目啟動以來,保護區已成功孵化出至少90隻中華鳳頭燕鷗,佔世界各繁殖地總量的60%—70%,是世界上最大的中華鳳頭燕鷗孵化繁殖基地。

  現在,保護區在中鐵墩嶼上設置有3個觀鳥木屋和2個監控點,實現24小時全程監控。

  “要讓燕鷗在更多的地方生活”

  中華鳳頭燕鷗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極危物種,是海洋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它們的捕食成功率、食物豐富度、繁殖成功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海洋表層魚類種群的繁殖情況,是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指標。

  中華鳳頭燕鷗原在我國東部沿海島嶼繁殖,越冬時飛往南太平洋地區。1937年,曾有人在青島海域的沫官島發現21隻中華鳳頭燕鷗。此后幾十年,沒有人再在我國海域發現過中華鳳頭燕鷗的蹤跡。2000年,中華鳳頭燕鷗現身福建。2004年8月,浙江自然博物館研究人員又在浙江韭山列島附近的將軍帽島發現其蹤跡。2007年,受多種因素影響,中華鳳頭燕鷗成鳥在將軍帽島棄巢,標志著自然繁殖的失敗。

  有專家提議用人工招引的方法幫助中華鳳頭燕鷗在我國東部海域的島嶼繁衍。

  “相對集中的繁殖地不利於壯大種群,一旦因為天氣等原因導致自然繁衍失敗,成鳥就很有可能棄巢。”丁鵬介紹,“分散種群很有必要,我們要讓燕鷗在更多的地方生活。”

  韭山列島成了中華鳳頭燕鷗人工招引地的適宜之選,保護區隨即將這項工作提上日程,丁鵬的任務便是配合專家負責招引、觀測燕鷗。

  “堅守幾個月,至少兩對中華鳳頭燕鷗成功繁殖”

  2013年4月1日,招引項目啟動。

  中華鳳頭燕鷗原先棲息的將軍帽島在韭山列島外側,風浪大,地勢陡,不適宜中華鳳頭燕鷗及雛鳥生存。丁鵬說,相比之下,中鐵墩嶼風浪小,地勢較平坦,船舶方便停靠,與該島隔海相望的積谷山島是駐扎觀測的好地方。經過一番精心篩選,最終把招引地選在中鐵墩嶼。此后,招引工作隨之開始,通過創造適宜的生存環境、擺放假鳥、播放燕鷗求偶聲吸引燕鷗來棲息、繁殖。

  住在村民遺留的簡陋房屋,搭起簡易床,吃喝都在島上……回想那段歲月,丁鵬直說難忘:“那時候條件確實艱苦,島上沒有自來水,隻能用破舊的水窖收集雨水,用的時候撒些漂白粉。”每隔十幾天才有人上島送補給,每頓飯都要精打細算。

  2013年,從5月一直等到7月,遲遲觀測不到中華鳳頭燕鷗,丁鵬心中滿是失落。7月下旬,一行人打算撤離。沒想到就在此時,中華鳳頭燕鷗來了!

  “看到它們,一下子又有了干勁,隨后我們一直在島上觀測到10月初。”丁鵬萬分感慨,“堅守幾個月,至少兩對中華鳳頭燕鷗成功繁殖,也算是為招引工作開了個好頭。”

  如今,保護區團隊的規模逐漸壯大,工作的條件越來越好。今年3月,來自廣東的謝勇東經過層層選拔成為保護區的護鳥志願者。他頗為自豪:“這份最詩意的志願工作要求也相當嚴格,要有豐富的觀鳥經驗,還要有相當的野外生存技能。”


  《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05日 14 版)

 

(責編:王仁宏、初梓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