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寧河區實施生態修復
七裡海重現盎然生機(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養了2.6萬斤河蟹,少說也有50多萬元收入。”自家的七裡海鎮勝冠家庭農場雖說今年2月才開辦,可一筆筆收入算下來,杜乃合添了信心:“搬出七裡海這一步,走得值!”
自上世紀80年代起,杜乃合就開始養蟹﹔幾年前,他在七裡海濕地承包了5000多畝魚塘,養魚養蟹,成了當地的致富能人。
七裡海濕地地處天津市東北部,面積87.12平方公裡的核心區、緩沖區以及6萬畝葦海、3.5萬畝水域,都在寧河區境內。濕地周邊6個鎮38個村12萬人,多以養殖魚蝦蟹為業。2012年前后,七裡海濕地開始發展旅游,最高峰時日接待游客人數過萬。
“當時想利用好這片濕地,讓周邊的群眾富起來。”天津市七裡海濕地自然保護區管委會主任陳力坦言,但因無序開發利用,投喂農藥、飼料,排放生活污水,隨處堆放垃圾,七裡海一度蒙塵……
天津市委主要領導為此先后七赴七裡海,確定修復方案。2015年,原七裡海濕地公園關停,2017年徹底拆除整改並還濕復綠,實施生態修復“十大工程”。
“2017年,七裡海濕地核心區6.84萬畝土地流轉、清場、封閉管理﹔2019年,緩沖區5.56萬畝土地流轉﹔2020年底,緩沖區5個村2.5萬人計劃啟動生態移民搬遷。”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陳勇介紹:目前已經拆除清理了七裡海濕地保護區內的碼頭、賓館、飯店等1086處、違建105.5萬平方米。
“2017年12月26日,我家的農家飯店、螃蟹垂釣池關張,遷出七裡海。”杜乃合記憶猶新。
閑不下來的杜乃合開啟了自己的二次創業。2019年,他牽頭成立寧河區古海源稻蟹立體種養專業合作社,在生態紅線外流轉百余畝水田,搞起了稻蟹混養。“稻田裡養蟹苗后,虫子都讓蟹苗吃了,不用打藥,減少了螃蟹飼料,螃蟹的糞便還增加了土壤的肥力。”
“保守估算,稻蟹混養每畝地增收500元到1000元。”寧河區農業農村委員會主任王進算了一筆賬:全區16萬畝稻蟹混養田,可讓農民增收逾億元。
陳力說,七裡海濕地生態功能得到有效恢復,“今年春天,消失10多年的震旦鴉雀、中華攀雀等近危鳥類在這裡從容覓食。”
杜乃合感慨,當年舍的是眼前利益,留給子孫的將是生機盎然的七裡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