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社會責任>>第十五屆人民企業社會責任獎評選>>年度案例獎

第十五屆人民企業社會責任獎

候選案例:“眼科醫療·精准扶貧”公益項目

2020年11月18日14:35 |
小字號

案例名稱:

何氏眼科:“眼科醫療·精准扶貧”公益項目

參評獎項:

年度案例獎

參評企業/案例簡介:

何氏眼科由全國政協委員、國際眼科理事會(ICO)理事何偉博士及其團隊創辦,是一家集醫教研於一體,採用三級眼健康醫療服務模式,致力於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管理的集團型連鎖醫療機構,面向全人群提供眼科專科診療服務和視光服務。

多年來,何氏眼科一直把企業的社會責任放在首位,探索出了適合中國國情的可持續、可復制的三級眼健康醫療服務模式,為中國防盲治盲事業注入了強大的力量。

何氏眼科將三級眼健康醫療服務模式推廣至貴州貧困地區,通過建立遠程合作、人才培養、患者救助等方式,累計幫助300多名貧困眼病患者復明,累計完成基因篩查900多人次、屈光不正篩查8000多人次,探索適合貧困地區的縣域防盲模式,助力精准扶貧。

該公益項目不僅在貴州實施后成果顯著,還具有極強的示范性和推廣性。何氏眼科以此為樣本,陸續在河南、河北、安徽等省實施,輻射到了更廣闊的地域,為更多亟需治療的貧困眼疾患者帶去了康復的希望,幫助貧困眼病患者脫貧。

參評理由:

在貴州,何氏眼科實施“眼科醫療·精准扶貧”公益項目,累計幫助300多名貧困眼病患者復明,累計完成基因篩查900多人次、屈光不正篩查8000多人次,探索適合貧困地區的縣域防盲模式,幫助貧困地區眼病患者恢復勞動能力,助力精准扶貧。

科技賦能 打造貴州樣本

貴州是全國貧困人口最多、貧困面積最大、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

受特殊地理位置和高原氣候等影響,貴州省也是白內障、青光眼、眼底病等眼病的高發地區,眼病患者人數眾多,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較多。

然而,貴州當地的眼科醫療資源卻十分有限,無法滿足防盲治盲的需求。

自2018年起,國投集團聯合何氏眼科集團,在貴州啟動“眼科醫療·精准扶貧”公益項目,將三級眼健康醫療服務模式應用在貴州,通過建立遠程合作、人才培養、患者救助等方式,探索適合貴州的縣域防盲模式。

具體方法就是將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加強縣、鄉鎮及村一級的衛生人員眼科能力建設,依靠完善的眼科住院醫師、專科醫師、視光醫生、眼科專科護士、防盲治盲管理人員等專業培訓體系,通過遠程醫療平台,將創新技術下沉至貴州省平塘縣和羅甸縣的基層醫院,同時,對當地基層醫生進行線下實操培訓,為當地留下一支“不走的醫療隊”,緩解了基層貧困地區長期存在的防盲人才缺乏的困境。

同時,通過配備智慧化眼科診療設備、培訓常見眼病防治知識等方式,採用基因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讓數據多跑路,讓患者少跑腿,使扶貧變得更精准、更有效,實現常見眼病的“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

三級眼健康醫療服務模式通過創新技術賦能為貴州貧困地區的眼健康工作帶來創新發展,成果顯著。

截至2020年9月底,何氏眼科已與貴州省的平塘縣、羅甸縣的3家縣級醫院建立了合作,對3家醫院眼科展開全方位的幫扶,為3家醫院各捐贈1台價值15萬元的免散瞳眼底照相機(DRS),並與3家醫院建立了遠程合作,累計實施公益復明手術322例,提供了5項培訓。

此外,項目還對貴州省6所有盲生的特殊教育學校開展了基因篩查活動,累計篩查945人次,為學生驗配了110副眼鏡及低視力助視器,為先天性白內障學生實施了復明手術。

針對當地青少年常發的屈光不正問題,項目設計了“縣域青少年近視防控模式”,由國家衛健委防盲治盲培訓基地為平塘縣、羅甸縣各培養了一個“驗光配鏡團隊”,同時,指導平塘縣人民醫院開展針對屈光不正的校園篩查,已篩查中小學、幼兒園14所,累計篩查8000余人次。

下一步,項目將在當地選擇5-8所中小學校,為其配備便攜式驗光儀這一智慧化檢查設備,隨時監測青少年的視力變化情況,做到屈光不正的早發現、早干預。

模式創新 防盲治盲輻射更廣闊區域

鑒於貴州“眼科醫療·精准扶貧”公益項目的可示范性,該項目陸續在河南、河北、安徽等省實施,輻射到了更廣闊的的地域,為更多亟需治療的貧困眼疾患者帶去了康復的希望。

鑒於三級眼健康醫療服務模式在中國多地推廣中取得良好效果,為踐行“一帶一路”倡議,何氏眼科將“三級眼健康醫療服務模式”復制推廣到非洲國家,通過援建眼科醫院、創新技術輸出、專業人才培養等手段,提升非洲國家眼健康整體服務能力,推動中國防盲治盲工作走向國際。 

注:以上資料均由申報者提供。

(責編:范宇航(實習生)、初梓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