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社會責任>>第十五屆人民企業社會責任獎評選>>特別貢獻獎

第十五屆人民企業社會責任獎

候選案例:“火眼實驗室”助力戰疫

2020年11月19日13:21 |
小字號

案例名稱:

華大基因:“火眼實驗室”助力戰疫

參評獎項:

年度案例獎

參評企業/案例簡介:

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秉持著“基因科技造福人類”的初心和使命,華大基因為推進“健康中國”的發展戰略貢獻基因科技力量——在加強腫瘤防控、抑制重大疾病對人類的危害、實現精准治愈感染等方向全面助力民生健康。

在全球范圍內,華大基因加速科技創新、積極發展產業布局,為世界公共衛生健康體系輸出“中國技術”,其自主研發創新的“火眼實驗室”與新冠試劑盒為全球抗擊新冠疫情提供堅實力量。

參評理由:

今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華大憑借其久經考驗的科技隊伍和自主技術平台,率先確定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率先研制出檢測試劑盒,並成為國家衛健委指定的第三方檢測機構(相關文件《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二版))。華大創新創造火眼實驗室一體化解決方案,在國內深圳、武漢、北京、香港、天津、長沙等16個城市落地,在全球范圍內20余個國家或地區建設運營58座以上,極大提升了當地新冠病毒檢測能力,為疫情防控貢獻出硬核科技支撐的中國經驗和中國力量。

秉持著“基因科技造福人類”的使命,華大基因為全球各地發熱病人的確診、高危人群的排查、疑似病例的甄別、陽性感染者的隔離、健康人群的篩查及社會經濟秩序的恢復提供了科學依據和科技保障。

截止6月30日,華大基因研發生產的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累計3500萬份觸達全球180余個國家或地區。該試劑盒通過了國家藥監局(NMPA)的應急審批程序,獲准上市﹔試劑盒也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最廣泛的認可:包括歐盟CE IVD、美國FDA EUA、日本PMDA、澳大利亞TGA、加拿大HC、新加坡HSA、馬來西亞MDA 等資質認証,並被列入世界衛生組織的新冠疫情應急使用清單(EUL)。

在抗擊疫情初期,為解決武漢檢測通量不足、大量人員無法確診的問題,華大基因在武漢啟動建設了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命名為:“火眼”實驗室,並將每日檢測量迅速拉升到1萬,后提升到2萬,為武漢提供了充足的檢測能力,開展大規模核酸檢測。

4月,塞爾維亞政府與華大基因簽署合作協議,委托華大基因在塞建設兩座“火眼”病毒檢測實驗室,分別位於首都貝爾格萊德和南部城市尼什,建成后合計檢測能力達每天3,000份樣本,助力塞方抗擊疫情。

5月,華大基因團隊抵達非洲加蓬,用一個月左右時間迅速搭建起實驗室,每天可檢測1萬份樣本,成為加蓬最大的實驗室。在非洲,華大基因已在安哥拉、加蓬、多哥和博茨瓦納等國家落地建設'火眼'實驗室檢測通量預計可達到每日2.6萬人份。便捷高效的檢測大幅提高了非洲的疫情防控能力,幫助當地更快發現病毒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從而降低病毒傳播風險。

6月,北京出現新冠疫情“反彈”,華大基因迅速行動, 3日之內,北京大興“火眼“實驗室氣膜版投入運行,最高日核酸檢測能力可達10萬人份,成為全球日檢測通量最大的氣膜“火眼”實驗室,極大的提升了北京地區核酸檢測能力。

8月,香港疫情突發,華大積極籌建的“火眼”實驗室,於8月26日開始在香港運營,每天可檢測10萬單管,檢測能力最高可提升至每日50萬人份,助力特區政府推行普及社區檢測計劃的實施。

“火眼”實驗室在抗疫中誕生,面對突發性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火眼”能在短時間內搭建完成,迅速提升當地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能力,大規模開展核酸檢測。 疫情平穩后,“火眼”實驗室還將繼續在生育健康、傳染感染疾病、腫瘤等方面的大規模人群檢測中發揮優勢。

華大基因依托自主可控的核心工具與技術、快速高效的反應能力和高質量人才隊伍的支撐,以覆蓋健康全周期為戰略布局的方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多組學臨床應用檢測服務,不斷進行核心產品的技術升級,目前累計完成700萬余例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完成超過480萬例HPV檢測(截止6月30日),為實現健康中國的戰略目標、構筑生命安全與健康保障體系、維護人民衛生安全貢獻硬核的科技力量。 

注:以上資料均由申報者提供。

(責編:范宇航(實習生)、章斐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