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屆人民企業社會責任獎
候選案例:“空中運輸大動脈”助力戰疫

案例名稱:
中國航空集團有限公司: “空中運輸大動脈”助力戰疫
參評獎項:
年度案例獎
參評企業/案例簡介:
中國航空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航集團”,2002年10月11日成立,是特大型國有航空運輸集團公司,也是中國唯一載國旗飛行的航空運輸企業。2017年12月29日,按照公司制改制要求,中航集團由全民所有制企業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改制后公司名稱由中國航空集團公司改為中國航空集團有限公司。中航集團所屬二級公司共7家,經營業務涵蓋航空客運、航空貨運及物流兩大核心產業,涉及飛機維修、航空配餐、航空貨站、地面服務、機場服務、航空傳媒等高相關產業,以及金融服務、航空旅游、工程建設、信息網絡等延伸服務產業,在職員工總數達10萬余人。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航空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航集團)堅決貫徹落實重大戰“疫”部署,中航集團旗下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航)作為北京、上海兩個國際航空運輸樞紐的主要承運人,作為在京中央企業,作為中歐中美主要航空運輸承運人,身處國內和海外兩大抗“疫”戰場,充分發揮作為載旗航空公司的政治優勢、行業優勢,面對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雙重挑戰,主動作為,勇挑重擔,搭建起一條條跨越海內外的“空中運輸大動脈”,與祖國同胞、海外僑胞、國外民眾一起,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為全球戰“疫”持續貢獻力量。
參評理由:
同舟共濟,守護海外同胞歸途。面對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國航駐外營銷機構干部員工堅守陣地,逆行而上,沖鋒在前,在境外構筑起守護旅客平安回家的空中通道。國航日本地區機構為確保身在國外的湖北同胞盡早回家,與當地政府機構緊急申請協商,克服疫情期間的多重困難,圓滿執行了東京、大阪直飛武漢包機運輸任務,保障了2批共430名滯留在當地的湖北籍旅客直飛武漢﹔國航北美地區機構為應對美國發布的旅行禁令,確保中美兩國不斷航,緊急向美方提出航班調整申請,採用串飛形式,確保航班不斷航,保障了中美間的人流、物流通暢。3月以來,境外疫情發展迅猛,國航各駐外機構頂住境外疫情挑戰,嚴格做好旅客登機前體溫檢測、流行病學調查、國際健康碼查驗等工作,在保障旅客安全順利回國的同時,嚴防境外疫情輸入。法蘭克福營業部嚴把關口,主動聯系當地衛生檢疫部門檢測體溫,對體溫不合格旅客多次復核,守好國門第一道防線﹔莫斯科營業部面對俄羅斯疫情的嚴峻形勢,堅決貫徹落實各上級單位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科學籌劃、嚴格標准、精心組織,推進了莫斯科—北京航班旅客核酸檢測証明查驗工作。國航北美營銷團隊科學把控客座資源,積極開展訂座專項清理,提前篩查重復訂座情況,並通過現場候補等方式,盡力提高航班資源合規有效利用。
守望相助,暢通防疫物資通道。國內疫情發生后,海外有關組織機構、廣大華人華僑紛紛向國內運輸捐贈防疫物資。面對紛至沓來的協助運輸請求,國航駐外營銷機構通過客機腹倉和貨機,全力運輸防疫物資馳援祖國。首爾營業部在完全沒有航權、航班號、落地時刻的情況下,幾天完成了浦東至仁川貨運包機航權申請和航班執行,用最短的時間開通了中韓防疫物資運輸“生命線”。紐約營業部自4月23日起客改貨航班量激增,每日達到8班以上,高峰時達到11班,數倍於正常航班量,航站人員齊心協力,晝夜奮戰,連續12小時工作在崗,面對美國捷藍航空希望國航出售多余防疫物資的請求,國航北美地區發揚國際人道主義精神,力所能及為其提供幫助,並在總部協助下幫助其與國內供應商建立防疫物資供貨聯系。
發揮優勢,當好復工復產“先行官”。隨著疫情在海外暴發蔓延,集團在做好正常客運航班的基礎上,率先採取客機貨班的運輸形式有效提升國際航空貨運運輸能力,促進國際進出口貨物出得去、進得來,峰值期間提供了遠程貨機運力每周56班,較2019年平均水平提高44%,確保了覆蓋中美、中歐、中日等主要空運市場的空中物流干線通道暢通。集團主動與有關電子生產企業聯絡,迅速恢復了成都-法蘭克福、成都-東京等客貨運航班,並新開了成都-新加坡、上海-胡志明等客運航班執行貨運任務,多批次組織運送電子產品,幫助企業疏通供應鏈堵點。
自1月25日首次執行救援運輸保障以來,截至10月20日,公司共執行救援包機216班,運輸人員30867人,運送防疫物資5424噸,累計執行40余架次撤僑任務,從日本、意大利等地平安接回近萬名中國同胞,中航集團旗下國航飛行總隊、國航乘務員劉婷婷分別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和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注:以上材料均由申報者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