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技能培訓讓貧困群眾捧上“金飯碗”

2020年12月18日10:23 | 來源:慈善公益報
小字號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穩定的就業崗位和收入來源對農村貧困群眾來說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脫貧舉措。然而,缺乏勞動技能和上崗機會成為了很多貧困戶脫貧致富道路上的“攔路虎”。 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近年來,各地積極將脫貧攻堅與職業技能提升有機結合,不斷加大貧困群眾就業技能培訓力度,增強貧困戶的自我造血能力,激發他們脫貧的內生動力,讓他們能夠通過自主勞動、自主經營的方式實現穩定脫貧,並最終走上致富之路。

  筑牢脫貧根基

  在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紅河縣的建檔立卡戶中,由於缺乏技術致貧佔比84.57%,當地村民並不富裕。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紅河縣大抓技能培訓,成效正日益凸顯。

  初冬時節,在紅河縣迤薩鎮小河村委會,一場趣味十足的“最美黃瓜”比賽正在上演。傣家漢子白金榮也把自家種的最好的黃瓜拿出來參賽。

  “多虧黨委政府常常舉辦的種植技術交流會,讓咱老百姓掌握了科學種田的方式,現如今田裡的蔬菜越種越得心應手,獲得一等獎既在意料之外,又是意料之中!”白金榮說。

  就在兩個月前,白金榮等300多戶農戶剛剛就受到了一場種植技能交流培訓。

  小河村委會位於紅河縣紅河谷30萬畝熱區綜合開發區,這裡海拔較低、地勢相對平坦、土地肥沃、光熱水等資源充足,非常適合發展冬季農業。但在過去,村民對種什麼、如何種等比較盲目,生產效率低。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紅河縣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並多次組織農業技術人員對當地村民進行科學種養培訓。幾年下來,小河村委會由以前單一的水稻、水果種植逐步變為冬早蔬菜種植,規模也越來越大。現如今,小河村委會312戶村民有290戶種植冬早蔬菜,日產量超過30噸,每天總收入9萬余元。

  打開就業之門

  家住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李橋鄉楊壩村四社的趙成今年51歲,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由於年齡偏大,又沒什麼技能,找一份合適的工作對他來說是個難題。今年得知縣上組織貧困戶進行汽車駕駛C照培訓,他毫不猶豫的報了名。

  “考駕照政府補貼3000元,自己隻需要花費800元,真是太好了,考上駕駛証后我打算買輛小型貨車,和老伴在家裡養幾隻羊,拉飼料、拉羊糞也方便,過上好日子不成問題。”正在練習倒車入庫的趙成懷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今,隨著該縣扶貧技能培訓的深入開展,像趙成這樣通過培訓獲得創業就業機會的貧困戶越來越多。“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通過扶貧技能培訓幫助貧困戶脫貧增收致富,已成為山丹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重要內容。

  今年,該縣以培黎職業學院為龍頭,縣職教中心等15個培訓定點機構為骨干,共確定800名農村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計劃,目前已開展家畜飼養員、愛心理發員、防疫消殺員、裝載機駕駛員、挖掘機駕駛員和汽車駕駛C照等工種的建檔立卡家庭勞動力培訓329人,支付職業技能培訓補貼264.62萬元,其中精准扶貧勞動力技能培訓補貼41萬元。

  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實用技能培訓,不僅讓廣大貧困群眾學到了技能本領、找到了發展方向,也激發了內生動力,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記者 王學軍)

(責編:初梓瑞、孫紅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