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第十二屆人民企業社會責任獎

候選企業:中國人民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2】

2017年12月19日18:18 | 來源:人民網-公益頻道
小字號

責任故事:

“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成效顯現:讓失能老人有尊嚴地安享晚年

近日,新華社記者專訪了中國人保健康的青島市長期護理保險項目,採訪發現長期護理保險破解了醫養兩難困境,幫助失能老人有尊嚴地安享晚年,受到老百姓歡迎。

如何實現老有所醫、老有所養,關系到上億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國家衛計委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3億人,“銀發浪潮”加速來襲。

在2.3億老年人口中,有相當大的比例是疾病與衰老並存,他們無法行走、無法說話,甚至無法控制身體排泄……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失能老人,到2016年底,失能和半失能老人達4000萬。

誰在照顧他們?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2016中國長期護理調研報告》顯示,全國7%的家庭有需要長期護理的老人,實際接受的護理時間中的絕大部分由配偶、子女或親戚提供,第三方機構服務佔比極低。

記者採訪了解到,很多家庭有這樣的感受,家裡一旦出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人手立刻變得緊缺、經濟壓力增大、工作受到影響,甚至家庭氣氛都變得緊張起來。由於長期護理保障不足,不少老年人在需要護理時選擇長期住院,導致了醫療資源的浪費,也加重了家庭負擔。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人口老齡化與家庭小型化相伴隨,使年輕人無論時間還是精力都無法有效承擔家庭照護責任。長期護理保險應運而生,它可以讓參保老人得到實惠,醫療資源得到合理利用,護理機構得到發展。

“這裡住著比家還好。”在定點護理服務機構青島中康頤養護理院,老人能享受到個人衛生清潔等生活照料,更能享受到相應的醫療護理,按照政策可以報銷90%。

73歲的陳阿姨3年前突發腦出血,需要氣管切開術后護理,因常年臥床就診不便,且需要定時翻身等照料,子女無法滿足老人的醫療護理要求,更讓家屬難以承受的是高昂的醫療個人負擔費用,每月約3000元。

青島中康頤養護理院院長菊巒說,陳阿姨的情況符合青島市長期護理保險申報條件,她入住護理院后,每月醫療費用自付300元左右,由於有專業人員護理,老人的康復更有質量,子女也可以安心工作了。

青島市社保局護理保險與定點社區管理處處長張雅娟說,2012年7月青島推出以身體失能人員為主要保障對象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目前已實現城鄉全覆蓋。5年多來,長期護理保險資金累計支出12億元,給近5萬名失能老人提供了照護幫助,這些老人平均年齡80.4歲。享受護理保險待遇的參保人人均床日費用56.2元,個人負擔僅4.2元。

目前各地試點不管是從籌資渠道還是參保范圍來看,情況各不相同。張雅娟說,青島長期護理保險資金來自醫保基金,用人單位和個人無需另行繳費。參加了醫保的居民如喪失自理能力需要長期醫療護理時,可提出申請,由社保經辦機構按照規定評估后,根據參保人的失能狀況和護理方式確定長期護理保險待遇標准。

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也吸引了社會資本投入醫療護理領域。“作為業務經辦機構,我們與600多家護理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人保健康青島分公司社保部總經理王其峰說,民營機構佔95%,成為護理服務主力軍,促進了養老產業發展。

先行試點地區的探索降低了醫療費用支出,減輕了失能老人家庭的照料和經濟負擔,維護了失能老人的生活質量和尊嚴。這讓尚未開展試點地區的老年人充滿期待。

河南省困難群眾大病補充醫療保險承辦協議簽約儀式在鄭州舉行,中國人民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唯一承保商,為河南省700多萬困難群眾提供“特惠制”大病補充保險保障

人保健康承保河南焦作市大病補充醫療保險項目,醫護人員會來人保健康設在醫院的困難群眾大病補充醫療保險辦公室咨詢。

人保健康聯合雲南昭通市一道,探索出一條“政府主導、民政主管、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精准扶貧新路徑。昭通村民在鄉衛生所的收費窗口進行民政醫療救助結算。

人保健康作為國內第一家經營長期護理保險業務的公司,在青島市率先探索建立了失能失智護理保障制度。圖為青島失能老人們(護理保險受益人)的手工作品。

注:以上資料均由申報者提供。

(責編:初梓瑞、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