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屆人民企業社會責任獎
候選企業: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

企業名稱:
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
競選理由:
2017年,東航敢為人先,走在行業創新改革前沿﹔2017年,東航勇擔職責,履行央企社會責任,一年來的工作充滿亮點:國企混改首家落地,精准扶貧深入開展,特別是緊急執行加勒比海颶風災區接運我國公民任務、緊急派出飛機空機接運因巴厘島火山滯留的中外旅客事件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今天的東航,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創下了一個又一個自身乃至中國民航的新紀錄,把創新寫進了企業基因﹔今天的東航,已經將履行社會責任融入到遇到突發事件時的挺身而出和在日常運營中的堅持不懈。
企業介紹:
東航: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 把創新寫進企業基因
2017年國慶節之夜,東航8971號、8972號飛機徐徐降落在上海虹橋國際機場,其執行的赴加勒比海颶風災區接運我國公民任務圓滿完成。此次包機飛行創造了中國民航航班首次降落在安提瓜和巴布達、東航飛機首次飛越大西洋、東航包機接運飛行距離最長且飛越國家最多等一系列紀錄。這也恰好是近5年間東航的縮影,東航正是如此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創下了一個又一個自身乃至中國民航的新紀錄,把創新寫進了企業基因。
敢為人先 走在行業創新改革前沿
東航不忘初心,在深化改革的征途上不斷邁進,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行業“第一”。
今年7月31日,國家發改委體改司結合7月初在東航實地調研的有關情況,以《東航物流:引入戰略協同投資者延伸物流產業鏈》為題,向中央改革辦、中央財辦、國務院國企改革辦、國家發改委、國資委、工信部以及各省市的發改委、各混改試點企業報送了一期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簡報。該期簡報突出介紹了東航物流混改的主要做法、突出特點,並高度評價了東航物流混改積累的探索經驗和取得的實踐成果。
2017年6月19日,東航集團旗下的東方航空物流有限公司實現混改,東航集團與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普洛斯投資(上海)有限公司、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綠地金融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4家投資者,以及東航物流核心員工持股層代表正式簽署增資協議、股東協議和公司章程。隨著混改簽約,4家企業總計購買45%的東航物流股份,東航物流核心員工購買10%的股份,其余45%股份則由東航集團下屬東方航空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擁有。東航集團領跑、東航物流首家簽約,使全國范圍內首批推進的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通信、軍工七大領域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在民航領域成功落地。而早在2014年,東航就在行業內首家提出貨運轉型,打造現代物流服務集成商,轉型后成功扭虧為盈,這也成為東航物流入選國家試點企業的要因。
國家發改委的評價指出,東航物流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加強公司治理,強化內部激勵,進一步激發了企業發展活力,充分體現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作用。東航物流通過混改吸引22.55億元非國有資本投入,增強了國有資本的帶動力和影響力,促進了非國有資本與國有資本的優勢互補。通過混改,東航物流資產負債率從87.86%降低到75%左右,去杠杆成效明顯﹔東航物流還將逐步完善和打造領先的航空物流產業生態圈,促進東航集團產業優化和結構調整。
這樣的“第一”,近幾年在東航屢見不鮮,體現著東航人勇立潮頭、激情超越的創新思維。
2017年7月27日,東航攜手達美航空,各出資3.75億歐元,各持有法荷航約10%的股權,各向法荷航委派1名董事,形成中、歐、北美“黃金三角”,進一步構建全球網絡。本次股權交易是東航集團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戰略投資。戰略投資外國航空公司、派駐董事與之深度合作的模式,在民航央企之中又一次敢為人先。東航正加速實現國際化,走向世界民航舞台的中央。
勇擔職責 履行央企社會責任
以創新開拓的精神,擔當民航央企的社會責任,同樣是東航近5年來濃墨重彩的篇章。
東航集團與雲南省臨滄地區的雙江和滄源兩縣結對扶貧。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扶貧開發擺到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東航本著對國家扶貧戰略重大意義的深刻理解,本著作為央企的強烈責任意識,吹響了精准脫貧的攻堅進軍號。
東航根據中央指示精神,結合對口扶貧地區實際情況,積極創新探索扶貧新思路、新模式,逐步開啟“產業扶貧、危房改造、愛心助學、宣傳推廣、助殘幫困、航空運輸”六大特色扶貧項目,變單純“輸血”為“輸血”與“造血”並舉,極大地促進了雙江、滄源兩縣的經濟快速發展,有效改善民生。
更令人欣慰的是,在東航挂職扶貧干部以及東航各方積極努力協調下,當地群眾夢寐以求的滄源佤山機場於2016年12月建成通航,交通便利了,各類發展機會接踵而至。數據顯示,2016年,雙江和滄源兩縣的財政收入分別達到3.25億元和3.4億元,兩縣農民人均年收入超過8000元。預計到2018年,兩縣將徹底甩掉貧困帽子,與全國人民一同奔向小康。
2016年,東航集團還投資3億元參與設立中央企業貧困地區產業投資基金。東航突破當地交通瓶頸的航空扶貧、具有示范帶動效應的項目扶貧、阻斷代際貧困的教育扶貧、強基固本的干部派駐,構成央企扶貧中的東航樣本。
當祖國發生重大災情時,當同胞在海外陷入險境時,當我國在境外開展人道主義救援、履行大國職責時,東航一次次高效專業地完成國家和人民賦予的重托。2017年國慶之夜吸引國內外關注的東航包機,只是其中的一個案例。在過去5年間,這樣的任務,東航還執行過許多次。
2017年11月,受阿貢火山持續噴發影響,巴厘島伍拉萊國際機場臨時關閉、1萬多名旅客滯留。東航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妥善做好旅客安置、客票政策、應急櫃台等多方面服務。在巴厘島機場暫時開放后,東航全面展開接返滯留旅客任務。11月30日上午,滯留巴厘島的1080余名旅客分乘4個東航航班分別抵達北京首都和上海浦東機場,笑臉洋溢地踏上祖國的土地。截止12月3日,東航派出的10架客機均為不載客飛往巴厘島, 幫助逾2400名中外旅客迅速成行。東航在關鍵時刻的履責擔當,通過各種媒體渠道的傳播,引起了旅客公眾和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
2016年8月,東航在亞洲首先實現全機隊的航行資料數字化、無紙化。截至2017年8月,在駕駛艙全面無紙化的東航機隊在飛行的1年間,僅節省的燃油,其取得的減碳成效就相當於為地球種下15萬棵大樹。東航也因此實現一年內節約各項費用折合人民幣3000多萬元,用信息化助力的創新綠色飛行,用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意識,同時創造著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
今天的東航,已經將履行社會責任融入到遇到突發事件時的挺身而出和在日常運營中的堅持不懈。東航每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向公眾說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愛在東航”公益志願活動啟動於2010年,如今已經成為廣受社會各界關注的東航大型公益總動員。截至2016年底,“愛在東航”活動吸引員工參與304795人次,組織公益志願項目數6436個,累計關愛324352人次,累計服務時間915096小時。
東航2016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億人次、年營業收入突破1000億元、年利潤突破100億元……過去5年間,東航不斷邁上這一個個歷史性台階,並在2017年1月迎來了自己的60歲生日。但對於東航來說,過去5年最寶貴的收獲並不在這些數字,而在於真正把創新植入企業的基因,讓這家甲子企業長葆青春。根據中央指示精神,結合公司發展實際情況,東航已經提出“以全面深化改革為主線,以國際化、互聯網化為引領,以打贏轉型發展、品牌建設、能力提升新三場戰役為保障,以實現‘世界一流、幸福東航’為發展願景”的“1232”發展新思路。在新征程將要開啟的節點上,勇於改革、銳意創新仍然是東航的不變初心。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