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候“星娃”的母親:家長走出來 孩子才有未來

張秀麗說,如果孩子命中注定是“星星”,她願意把自己變成夜空,讓“星星”永遠閃爍光芒(5月9日攝)。 新華網 蔣巧玲 攝
和媽媽一起DIY的花束,上面挂著字跡歪歪扭扭的卡片﹔才放穩的雙層蛋糕,一不留神,底層就被興奮的小孩挖了個小角……雖然氛圍有些躁動,但當孩子們喊出“母親節快樂”時,幾位“星媽”還是濕了眼角。
這是12日在福州市倉山區金洲社區舉行的一場“特殊派對”,30對自閉症兒童和他們的媽媽聚在一起,以親子互動的形式慶祝母親節。
其間,一位名叫張秀麗的媽媽忙進忙出,既要主持活動,又要帶著患有自閉症的兒子“旺旺仔”參與花束制作、唱歌表演等各個環節。
這些看似簡單的活動,對於有言語和人際交往障礙的“星星的孩子”而言,並不容易。但張秀麗卻顯得格外耐心——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她不僅扮演“陪讀媽媽”,把自己煉成了心態上的“不倒翁”,還組織了大大小小近300場活動,幫助“星媽”們走出陰霾,尋找陽光。
“我走了很多彎路,被騙了很多錢,這個孩子讓我成了‘旅行家’”。張秀麗說,2012年,兩歲多的“旺旺仔”被診斷出患有自閉症,一時間,整個家庭似乎跌入了無底深淵,自己更是在長達半年的時間裡,日日以淚洗面,嗓子哭到幾乎發不出聲音。
為了治療孩子,張秀麗帶著兒子四處求醫,嘗試了各種訓練干預方法,走過了青島、廣州、香港等城市。每到一個地方,她就停下來,租房、找學校、找機構。最終,因機緣巧合,她在福州對接到了一所可以陪讀的學校,一家人從定居了十幾年的深圳,搬到了福州。
女本柔弱,為母則剛。在跌跌撞撞的孤獨旅程中,張秀麗逐步接受了自閉症是一種終身伴隨、無法治愈的神經系統疾病,嘗試以更達觀、健康的心態對待孩子的訓練和干預。2016年,“旺旺仔”被福州一所小學接納,可以和普通孩子一起接受教育,張秀麗也以“生活老師”的名義做起了“陪讀媽媽”。在這裡,“旺旺仔”的語言交流能力進步很快,心懷感恩的張秀麗也努力付出時間和精力,幫助其他孩子學習和成長,自助也助人。
“‘星媽’是鋼,更是不鏽鋼材質的‘不倒翁’。隻有家長走出來,孩子才有未來。”張秀麗說,“旺旺仔”的成長遭遇了許多挫折,也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她希望能把這份能量傳遞給其他家長。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