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安康家園:汶川 ,我們長大了!【2】

2018年05月16日14:17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小字號

  一年后,李向南所帶的孩子們離開日照,轉去四川成都雙流的安康家園生活。“相處時間長了,這些孩子就像我親生的一樣。分別時把他們抱到別人手裡,真的非常不舍。有一個孩子邊哭邊抱著我的脖子,就是不肯撒手。”李向南說。這次從日照千裡迢迢來到成都,看見9年前還要自己抱在懷裡的孩子現在已經長成大小伙子,李向南笑得合不攏嘴。

  “這些孩子就像我親生的一樣……”這幾乎是每一位“安康媽媽”共同的心聲。

  “安康媽媽”王晨在雙流安康家園成立時就來到這裡工作,孩子們都習慣叫她“王媽”。王晨帶的第一批孩子如今已長大成人。“孩子們特別重感情,離開家園后一直記著我,不能回來看望的孩子會經常打電話。”王晨說。

  張愛蓮曾經是日照安康家園的“安康媽媽”,一共帶過18個孩子。9年前,張愛蓮把12歲的小森和其他孩子從山東護送到雙流安康家園。時隔9年再次相見,已經在鐵路上工作長得高高大大的小森,在張愛蓮懷裡哭得像個孩子。

  如今,在“安康媽媽”們的細心呵護下,雙流安康家園已先后有624名孩子高中畢業,其中,282人考上大學,342人高中畢業后就業或參軍。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對孩子們進行的心理狀況評估報告表述道:“經天災人逝雙重驚駭過的災區孤困兒童,在安康家園生活學習2至4年后,他們的心理康復創造了在短時間內心理障礙總檢率、兒童創傷后應激障礙的患病率和兒童重症抑郁患病率低於國際平均水平的佳績,達到普通人群的百分比,創造了康復的奇跡。”

  “安康家園10年的成功實踐,探索出一套政府支持、民間出資、公益組織監管的災后孤兒緊急救助模式。后續我們將做好評估和經驗總結工作,為國內、國際災后兒童救助安置提供管理經驗參考。”兒基會秘書長朱錫生說。

  “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就長大了……”

  在雙流“安康家園”宿舍樓前的牆柱上,貼著孩子們10年前和現在的對比照片,當年一個個幼稚羞澀的孩童,在10年的歲月光陰和安康家園的呵護照顧下,如今已經成長為老師、戰士、工人……開始了自己新的五彩人生。

  “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就長大了……”一位“安康媽媽”感慨地說。

  十年前的大地震后,喪失雙親的小玉、小琳姐妹倆被送進安康家園生活學習。如今,小玉已是一名中學教師,小琳也被保送讀研。

  地震那年,小玉13歲,讀初一,妹妹小琳12歲,在念小學。

  2008年5月12日,家住綿陽北川縣桂溪鎮的小玉,在桂溪中學上下午第一節課。突然,樓開始搖晃,桌子也在動,教室外面有人大喊“地震了”。當全校師生集中在操場上,小玉看到對面山上的石頭不斷滾落,一座房屋就在她面前坍塌了。

  喪失雙親的姐妹倆被接到山東日照的安康家園,一年后回到成都雙流的安康家園。小玉說,她用整整一年的時間,才讓自己慢慢接受了現實。

  小時候姐妹倆經常吵架、爭玩具。地震之后,姐妹倆再也沒有爭吵過。

  小玉如今大學畢業成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小琳也順利考上廈門大學,今年被保送讀研。小玉說,自己萌生當老師的念頭,與當年借讀在山東日照安康家園的經歷有關。“那時學習成績跟不上,心理壓力很大。老師從未責怪我,而是經常鼓勵我們這些安康家園的孩子。”

  安康家園的生活,讓兩姐妹感到今后的道路並非她們最初想象得那樣艱難。“因為安康家園是個很‘有愛’的地方,有很多人一直陪伴和關愛我們,在我們身后默默付出。”小玉說。

  在日照和成都,各有兩位“安康媽媽”帶過小玉,至今她和山東的“安康媽媽”任阿姨仍保持聯系。當年,任阿姨一人帶6個孩子,每天睡在客廳,送孩子們上學,接孩子們放學,帶孩子們去吃飯和參加各種活動。

  “陪伴讓我們找回了缺失的母愛,我們有煩惱都會跟她講。”小玉記得,一次考試沒考好,她心裡很難受。任阿姨陪她坐在床邊聊了很久,一直在鼓勵、安慰她。

  像小玉姐妹這樣走出安康家園后開始幸福生活的孩子還有很多,立志把未來的生活過得更美好是他們最大的共同點。

  10年前,地震發生時,藏族女孩小燕正在汶川縣草坡鄉的草坡小學上課。她和當時讀三年級的妹妹在學校待了近一個月后,才知道自己成了孤兒。隨后姐妹倆一起被接到安康家園,又重新擁有了大家庭。

  10年后的今天,小燕已經是兩個兒子的母親,也成為一名熟練的塔吊司機,和丈夫是同事,日子過得和和美美。

  “現在就想著夫妻兩人要好好工作,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小孩撫養好,讓小孩以后過上更好的生活。”小燕說。

(責編:余璐、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