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旁邊的愛心驛站 為貧困家庭患兒提供無償幫助【2】

拯救一個患兒就挽救一個家
除了吃住,家園還為孩子們提供衣服和鞋。打開隔壁儲物間,裡面整齊擺放著衣物和各式童鞋。志願者趙孟虎說,這些都是志願者們捐助來的,經過清洗和紫外線消毒后就擺放在這裡,患兒們需要就可以穿走。
家住富平的王曉娟是家園的“常客”了,兩歲的兒子航航(化名)上身穿的就是家園志願者們捐來的衣服。在她看來,如果沒有家園的幫助,也就沒有兒子的今天。“4個半月時,兒子黃疸嚴重,連流的眼淚都是黃的,全身浮腫,不吃不喝。”王曉娟說,當時因為沒錢,家人都准備放棄了。家園的常向陽大姐得知這一情況后,專程到他們村裡來了解到情況,並幫忙聯系了天津的一家醫院。
志願者常向陽所服務的“心羽基金”是一家專門救助膽道閉鎖症貧困患兒的福利機構。在志願者的協助下,第三天,王曉娟就帶著兒子來到了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這是全國僅有的幾家可以做嬰幼兒肝移植手術的醫院。
華夏基金撥款5萬多元,心羽基金籌款87538.17元,在兩個愛心基金的幫助下,去年9月30日,航航成功進行了肝移植手術,向航航供肝的是他爸爸。“出院后航航每隔一段時間就要來西安復查一下,所以每次來我們都住在家園裡。”王曉娟說,是家園讓他們懂得了感恩,也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
心羽愛心家園的負責人常向陽告訴記者,今年3月,航航父母帶著他去天津復查期間,有一天晚上外出散步時,他們無意中撿到了一塊價值6萬多元的歐米伽手表。后來通過天津當地的媒體幫忙,手表的主人找到了。對方得知航航的家庭情況時,要出錢感謝,但被航航的父母婉言謝絕了。最后,失主就介紹航航的爸爸到一家烹飪學校學技術,學習結束后又幫忙給他安排了工作。
接近中午時分,除了昨晚發燒的熙熙(化名)轉入醫院治療外,其他幾名早上去醫院檢查的患兒也陸續回到家園。王曉娟准備帶著航航回富平的家裡了,“家裡還有個老大等著下午放學去接呢,周末下午再過來准備周一復查。”身體瘦弱的她胸前抱著兒子,身后背著一個大包。臨出門,她和兒子向每個人一一道別。
父親是我做公益的領路人
記者了解到,去年9月,常向陽和其他十幾名志願者共同發起成立了陝西心羽愛心家園,成立這個家園的初衷就是為貧困病患兒家庭在求醫時提供食宿方面的幫助。截至目前,家園已經陸續接待了來自甘肅、青海、寧夏等地近60個貧困患兒家庭。
“我就想給他們搭建一個家,免費讓他們吃住。”常向陽說,她的這個想法源於她和一位大娘的對話。一次她在醫院裡看到一位大娘打地鋪睡在樓道裡,她身旁的碗裡還放著兩個饅頭。“大娘你怎麼睡在這裡?”“我要是有一點辦法也不會睡在這裡,你們西安的饅頭太貴了,一個都要6毛錢。”
大娘的回答讓常向陽感到心酸,現在路上掉下一元錢都未必有人去撿,但6毛錢一個的饅頭大娘還覺得貴,從那一刻起常向陽就決定搭建這樣一個家。聯系志願者、租房、簡單裝修,用了一周的時間,大家就將舊房間收拾成可同時接納多個家庭入住的愛心之家,她說:“家園裡幾乎所有的物品都是志願者捐贈的,而且還有很多志願者義務在家園值夜班,幫忙照顧這些家庭。”
“父親是我做公益的領路人,是他的點滴教育讓我懂得了做人的責任。”常向陽說,自己的父親退休前是一位民政干部,如今已經80多歲,時常在為常向陽的公益事業出謀劃策。“幾乎每個周末老兩口都會坐著公交車來家園,我媽媽會將蒸好的包子帶給孩子們吃,爸爸則鼓勵我把家園辦好,不要讓孩子們缺了營養。”(王海鵬)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