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改革先鋒”鮑新民:躬身為百姓 力行造“兩山”

賀迎春 冉思清
2019年01月26日09:00 | 來源:人民網-公益頻道
小字號

翠山環抱、清溪繞流。山霧涌動,白鷺肅起。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地處浙北天目山北麓,村域面積4.86平方公裡,其中山林面積6000余畝,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

余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石碑(鮑新民攝)

走進余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石碑豁然豎立。這背后,是余村原黨支部書記鮑新民帶領老百姓奔向幸福的故事,是一個中國最普通村庄邁向幸福生活的縮影。

在前不久召開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鮑新民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踐行者”榮獲“改革先鋒”。他說,“無比自豪,永生難忘”。

緣起:余村要走什麼路

余村溪自西向東繞村而過,溪流潺潺,蒼茫竹林與精致小樓掩映成趣。而十幾年前,這裡則是另外一番景象——千瘡百孔的山巒、灰蒙蒙的天空。

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初期,村裡辦起了村辦企業。山裡優質的石灰岩,成了最好的資源,礦山開採廠、水泥廠、化工廠……家家戶戶不用再守著幾分田過日子,村民吃上了“石頭飯”,20多歲的鮑新民經常開著一輛拖拉機奔忙在村道上運石子。

“和周邊村相比,我們都是高收入。電視機、電冰箱這些大家電都是我們先用上的。”鮑新民說,礦山開採每年能給余村帶來300多萬元的淨利潤,是全縣響當當的富裕村。

然而,“石頭經濟”注定不可持續。青山看不見了,竹筍變小了,連千百年的銀杏樹也不結果了。

鮑新民 (攝於2005年)

鮑新民提出,重新考慮村裡的發展,關掉礦山。“村委開會,討論要把石灰窯關停時,一半以上的村干部思想拐不過彎兒來。”

“我們關掉礦山,為什麼呢?一方面是礦山導致傷殘人士多,另一方面環境污染也非常大,我自己感覺很難受。” 鮑新民說。

最終,2003年、2004年前后,村裡一座水泥廠,三個礦山全部關停。關停窯廠后,山開始綠了,水也變清了,但村民的收入和集體經濟收入降到了最低點,許多村民失了業。人們開始議論紛紛,甚至有人當面指著鮑新民的鼻子罵罵咧咧。

“到底余村要走什麼路?今后如何發展?我們村也沒有底。” 鮑新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余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科學論斷。9天后,習近平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發表《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的評論,明確提出,如果把“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等生態經濟的優勢,那麼綠水青山也就變成了金山銀山”。

習近平的講話給小山村帶來了震撼,鮑新民敏感地抓住這一契機。“那個時候習總書記來了,給我們指明了一個方向,走綠色之路。”於是,作為村支書的他帶領班子成員很快行動了起來——走綠色生態發展道路。

關閉礦山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改變以前挖礦的經濟模式,走一條不一樣的生態發展道路——建設“美麗鄉村”。

躬行:因地制宜謀突破

余村人一邊悉心呵護綠水青山,提升村庄環境,發展鄉村旅游業﹔一邊興辦集體企業,鼓勵村民開辦竹涼席、轉椅等家庭作坊。

村裡擠出所剩不多的集體資金修復冷水洞水庫﹔拆除溪邊所有違章建筑﹔改造老廠房、舊農居,率先推行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實施村庄綠化、沿線亮化、道路硬化、庭院美化工程,全面系統改造提升人居環境。

鮑新民跟上級部門爭取了500畝土地,將大大小小的企業聯合起來。還把村裡的竹制品加工產業細化為做地板和做筷子兩類,提升了村裡竹制品制造的效率和產量。

當年關閉礦山時,鮑新民告訴村民“今后我們一定能有比現在更加好的日子。”他兌現了承諾,環境保護好了,經濟發展也更好了。

余村現在成為了全國美麗鄉村首發地。“一是農業觀光,主要是住的、吃的和看的﹔第二是山林,通過‘三改一拆’‘四邊三化’‘五水共治’等一系列舉措,著重發展休閑經濟和旅游﹔三是村庄改造,老百姓住房漂亮了,生活質量提高了,還可以發展農家樂。”鮑新民說。

據不完全統計,2005年,村民集體收入,隻有八千多,而到2018年底村民集體收入已經達到41400元。其中養老保險,覆蓋率達到百分之百,醫療保險覆蓋率達到了99%。

鮑新民介紹說:“2017年我退休后在林場工作,我們很多50-60歲的人在當地還可以上班,一天能掙幾百塊錢,明顯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啊。”

改革:不忘初心再出發

改革就是革故鼎新的過程,是千年大計。在鮑新民看來,要建設好發展好美麗鄉村,就要在子孫后代心中扎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而踐行這樣的理念離不開全村的民主與法治建設。

“我們是安吉全縣的民主法治村。”鮑新民說,余村實施“四民主、兩公開”,“四民主”是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兩公開”是村務公開、財務公開。

民主治村、法治治村,將綠色發展理念深入每個村民心中,使得余村在保障村民生命安全的轉型發展道路上越走越穩,讓子孫后代都能得到福祉。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余村人嘗試綠色休閑經濟,搞起了農家樂等,逐漸走出了一條適合余村自身的綠色發展之路。“現在山也青了,水也綠了,來余村的游客,最喜歡去看的就是千年銀杏樹,百歲娃娃魚。” “這條路,余村算是走對了!”鮑新民興奮地說。

2018年,退休后的鮑新民成為了村務督察員。負責監察督導村務年初沒有做好、做到的事情。究其原因,思考為什麼沒有處理好。對待所有人一視同仁,公平、公正、公開始終是他處理村務工作最重要的原則。

鮑新民的房子正在重新裝修,他和子女商定,要將它改造成高端民宿,為豐富余村業態作出貢獻。“我也在發展第三產業,大家看到我這樣做,很多人也會跟進發展民宿,可以帶動更多人一起來做。”

鮑新民認為,作為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余村早已名揚四方。但他發現,目前鄉村旅游的一大短板,就是業態不夠豐富,難以留住游客。為此,余村今年的發展重點,就是豐富各類業態,吸引更多人駐足在這片好山好水之中。

他對今后余村的發展作出展望,認為休閑、旅游、經濟這三塊要並進。“現在才是剛剛開始發展起步的時候,我們繼續努力,老百姓的生活一定會更好。”

“道由白雲盡,春與清溪長。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走進余村,很容易讓人想到詩人劉慎虛的這首詩。和諧、幸福、安寧,在綠水青山之間,見証著金山銀山的蓬勃……  

(責編:閆楓、吳曉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