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赤腳醫生”行醫32年 春節騎摩托上門為人治病

2019年02月11日08:15 | 來源:重慶晨報
小字號
原標題:“赤腳醫生”行醫32年 春節騎摩托上門為人治病

付雪清騎著摩托車前去病患家裡。

行醫就是行善,堅守就是陪伴……

大年初五(2月9日)早上,天還沒亮,睡夢中的付雪清就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叫醒了。一分鐘不到,穿戴整理好的付雪清將門外背著一個七八歲男孩的中年農婦迎進診所。

“吃多了生熟混雜的東西引起消化不良!”經過診斷,付雪清現場用開水兌了沖劑,隨后,男孩的病情明顯減輕。付雪清又給男孩配了一些藥,交代了幾句,農婦便帶著孩子離去。

這個春節,豐都縣高家鎮汶溪村哪裡有人生病了,付雪清就背上醫藥包,騎著摩托車到病患家裡。

從“落榜書生”到“赤腳醫生”

在豐都高家鎮汶溪村,大家叫付雪清“付大夫”,他卻說自己是“赤腳醫生”,而就是這名“赤腳醫生”,32年如一日堅守在這裡。

“新的一年裡,希望村民能有個好身體,更好地享受幸福生活。”付雪清說。

今年47歲的付雪清從事村醫職業已32年,經常身背藥箱行走在鄉間小路上,憑著過硬的專業技術和熱情的服務,為村民們的身體健康撐起保護傘。誰家遇到頭疼腦熱、傷風感冒,都會來找他。遇到不能來的,隻要打一個電話,他便騎著自己的摩托上門診治。

“付醫生平時對村民熱心,而且服務態度特別好,村裡的男女老少基本都認識他。”村民李茂權說,村民看病沒錢,還可以賒賬。

1986年,付雪清由於偏科嚴重,參加中考時落榜。付雪清說,自己的醫術是父親手把手傳授的。他的父親曾經是一名軍人,在部隊當過衛生兵,退役回到家鄉后,帶回醫術繼續為鄉親們服務。15歲那年,付雪清一邊務農,一邊跟父親學習醫術。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父親的言傳身教,加上他的刻苦學習,付雪清逐漸掌握了常見病的治療技術,可以獨立為病人治病。這幾年,他多次接受縣衛生局組織的專業培訓,醫術有了進一步提高。

春節不敢沾酒:要“時刻准備著”

小小的診室裡,不時就有前來看病的患者。整個春節期間,付雪清一滴酒不敢沾,除了吃飯,付雪清就待在辦公室,等待著病患的到來或是電話的通知。

在付雪清的辦公桌上,有厚厚的一沓資料,上面記載著每個村民的姓名、病情、家庭地址等。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剛出生的嬰兒,付雪清對他們的身體狀況了如指掌。原來,村裡很多孕婦臨產,都是請付雪清去接生。

付雪清回憶,以前的汶溪村,前靠長江,后倚老塘山,雖然風景秀麗,但由於不通公路,老百姓生了病,去鎮衛生院或到縣級醫院隻能坐船,時間長,也不方便,隻有到村衛生站找付雪清診治。即便如此,住得偏遠的病人,爬坡上坎來回也要花一個多小時。

“那時候還沒有手機,遇到病人行走不便的,隻能家屬找上門來叫我,然后背上藥箱出診。不論多遠,也不論嚴寒酷暑還是日晒雨淋,我都不會推辭。”付雪清說,“現在交通條件極大改善,加上手機使用的普及,病人在家隻要一個電話,我就可以騎上電瓶車出診。”

小鄉村有了“藥品超市”

如今,付雪清的工作更加便利高效,在村衛生室裡,藥品種類越來越多、數量也越來越足,一進藥房,滿滿當當、整整齊齊,足有上千種,西藥、中成藥、飲片琳琅滿目,村民一進來總以為到了藥品超市。

付雪清介紹,目前在村裡,兒科、內科、外科、婦科甚至連接生都做,村民小病不出村就能看好。

這裡的村衛生室,還配備了聽診器、便攜式高壓消毒鍋、冷藏包(箱)等22件基本醫療設備和資料櫃、電腦、打印機等辦公設備。同時,村衛生室還配置了健康一體機。

據了解,為鞏固村醫隊伍,豐都縣加強了對村醫的培訓和考核。各級財政落實了村醫日常工作、藥品零差率補助、公共衛生補助經費和一般診療費。年終經考核隻要基本完成規定的目標任務,村醫每月收入1000元以上。

“豐都縣村級衛生室標准化建設,有效解決了農村群眾看病遠、看病難的問題,讓更多村民盡快享受便捷的醫療服務。”付雪清說。(記者 張皓 通訊員 李達元)

(責編:王紹紹、楊虞波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