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惠民“靶向藥” 精准“祛病灶”

2019年02月12日08:46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惠民“靶向藥” 精准“祛病灶”

一位小朋友在和長輩分享《灶王爺》繪本。哈林攝

燈杆上挂滿紅燈籠,宅門上貼著紅對聯。春節期間,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裡喜氣洋洋。

臘月二十上午9時30分,朝陽門街道演樂社區居委會小院裡歡聲笑語,“演樂茶香悅讀會”在西廂房准時開始,社區居民、讀書愛好者等十余人圍繞“春節民俗”分享閱讀體會。

“燈市口大街是明清時期的燈市,元宵節期間,入夜以后,燈市口大街的住戶會懸挂藝人所制作的各種彩燈、宮燈、壁燈、人物燈等等,各種商品應有盡有,形成‘人不得顧,車不能旋,闐城溢郭,旁流百廛也’的熱鬧擁擠場面。”演樂社區居民張敏杰第一個發言,她跟大家分享的是以老照片為主的《北京的舊影》一書。

這是“演樂茶香悅讀會”去年底成立以來組織的第二次活動,而“茶香悅讀會”是東四南歷史文化精華區治理創新平台孵化的第一個項目。

東四南歷史文化精華區面積0.34平方公裡,包含15條胡同和6個社區。過去,各級政府出台政策,鼓勵在地機構開展各種文化和社區服務項目。而居民各有各的需求,於是出現了政策缺乏整合、資源和需求缺乏對接機制的局面。2017年,朝陽門街道與北京市規劃院、北京工業大學簽訂三方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動東四南文化精華區的保護更新與文化復興。在此基礎上,2018年下半年,東四南文化精華區治理創新平台應運而生。

“平台擔當內外統籌、上下對接、創新孵化的樞紐角色,一方面發揮專家智囊作用,協助梳理市、區、街道相關部門的工作計劃、折子工程和重點任務,優化街道自身工作計劃﹔另一方面發揮長期在地優勢,進行跟蹤摸底調查,對社區和在地機構了解需求、問題和工作設想。”朝陽門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李哲介紹,平台由朝陽門土生土長的社會組織——史家胡同風貌保護協會運行維護,建立了專家庫、媒體庫、外部資源庫、空間資源庫。

平台成立后開展了一系列在地需求調查,發現社區有很多老人喜歡看書,但缺少交流機會。為此,平台與演樂社區、在地商家、居民和各方伙伴一起孵化了“演樂茶香悅讀會”。

“參加讀書會前,我在家翻箱倒櫃,也沒找到與春節習俗相關的書。為了能夠參加讀書會,特地在網上買了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節》一書。”演樂社區居民陳穎說。“這本書用繪本的語言以圖敘事,畫家於大武老師為讀者展現了老舍先生筆下當時北京人過春節的熱鬧場景,並專門設計了非常普通的一家人形象,以這家人的視角帶領讀者重溫當年老北京普通人家過春節時的情景。這本書很適合給家裡的孩子看,讓孩子們邊看書邊了解老北京的春節民俗。”陳穎向大家推薦。

不光有大人,讀書愛好者、8歲的張文錦小朋友也來參加讀書會,給大家讀《灶王爺》繪本。書中講述了一個嘴饞貪心的皇帝被貼在了牆上,成為了灶王爺,由最初隻管火到被委以重任,成為掌管全家人幸福的監護神。每年臘月廿三給灶王爺擺上吃的,便是“祭灶”。童聲童氣的朗讀,贏得了現場的陣陣掌聲。

成立不到半年時間,東四南文化精華區治理創新平台孵化了“茶香悅讀會”、朝陽門“Walk & Talk”、“東四南講壇”、“專家研討會”等文化活動,持續推動院落公共空間提升和胡同微花園、微空間等項目,儲備挖掘社區文化口述史工作坊等。

“社會治理不是單打獨斗,而是有共同願景的多元主體在一起商量協調,深度磨合、融合、整合,平台的成立起的就是這個作用,將有利於街道工作加強統籌和城市治理的綜合謀劃。”朝陽門街道工委書記陳大鵬說:“文化精華區治理創新平台是文化保護和傳承的平台,朝陽門街道借由平台將以文化為切入點,推進老城復興。”(記者 於麗爽)

(責編:王紹紹、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