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民生觀:讓“好人好報”得到保障

李晨銘
2019年02月21日08:1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個人可以不計得失去做好事,社會卻不可不對好人報之以溫柔。

  7年前的深秋,拾荒阿婆陳賢妹伸手去救倒在路上、孤獨無助的女童小悅悅。那一幕,讓人們記住了這位好心的阿婆。

  據報道,如今,陳阿婆已葉落歸根,回到了家鄉。當地安排她在養老院裡生活,每月還可領2500元的補貼,不必再為生活而奔波勞碌。中午一個菜,晚上三個菜,陳阿婆挺滿意。人們看到她晚景安穩,也紛紛贊嘆:好人有好報,好啊!

  讓好人有好報,這是大眾很朴素的一種期許﹔好人,大家都願意親近,打心眼兒裡敬重。網傳小視頻顯示,陳阿婆去飯館吃飯,服務員認出來了要過來合影,笑得那個燦爛!

  說讓好人有好報,並不是說,沒有好處,我就不做好事了。為好報去做好事,這是算計,落了下乘。陳阿婆可不是因為貪圖養老院才救的孩子。行善,見義勇為,應該由做人的良知驅動,這自不待言﹔然而,個人可以不計得失,“漂母飯信,非為報也”,社會卻不可不對好人報之以溫柔。該表彰要表彰,該保障要保障,還要有機制支撐。

  有一句流傳甚廣的話,叫“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過去人們也常說,不可使英雄流血又流淚。從社會行為的框架下看,善行往往需要激勵,才可持續,並形成規模。人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的,並根據社會的反饋來校准自己的行為舉止。做了一件好事,哪怕自己有所犧牲,社會把后顧之憂給解決了,想必心裡是欣慰的﹔救助了別人,收獲的是肯定和贊許,下回碰見危急,自然還會繼續。

  假如“好人難做”,做一件好事,落一堆麻煩,公眾也很冷漠,收益是社會的、他人的,風險你自己消化,恐怕就會形成一種無形的攔阻,再有下回,很多人心裡可能就要嘀咕了。

  善待好人,應當應分,同時也能讓善行能更順暢地延續。在視頻中,陳阿婆說,她一直教育自己的孫輩兒,如果有人跌倒,要去扶。從陳阿婆的笑容上,我們感到“善有善報”的安慰﹔從陳阿婆的話語中,我們看到了善念的代代相傳。

  “好人一生平安”,不能光說說,而且要去盡力保障。

  《 人民日報 》( 2019年02月21日 13 版)

(責編:初梓瑞、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