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讓患者在“家門口”享受先進骨髓移植技術

南方日報記者 宋芾
2019年02月26日08:47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醫生正在開展粵東首例極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移植手術。

  曹滿雄為患者診治。

  近日,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成功為一例高危極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進行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黃先生在接受其姐姐的造血干細胞移植后,逐漸恢復正常的造血功能,已安全轉出無菌層流艙至普通病房,目前情況良好。

  此例極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移植的成功,是繼該科室去年10月成功開展粵東首例半相合骨髓移植手術后,在異基因骨髓移植醫療領域取得的又一突破。

  以往,粵東地區未開展骨髓移植技術,患者隻能遠赴廣州就醫,既提高成本,又增加路途中感染風險,有不少病人在等待移植的過程中復發,失去治療機會。汕大附一院已建立完整的移植醫護團隊,能夠開展骨髓移植手術,成立的骨髓移植科倉位充足,讓患者在自家門口就享受到先進的骨髓移植技術。

  患者“皮膚瘀斑”入院診斷為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

  據悉,急性白血病作為血液科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骨髓移植成為治愈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方法。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起病急,進展迅速,常以出血和感染發熱為首起及主要表現。病初貧血常不明顯,但隨著病程發展,呈進行性進展,幾乎均有出血傾向,60%以上有內臟出血。

  今年元旦前夕,患者黃先生因“皮膚瘀斑瘀點”到院診治,被確診為極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據成功開展此例手術的汕大附一院主治醫師曹滿雄介紹,這是一種骨髓衰竭性疾病,“就好比是種子遭到嚴重破壞,土壤就根本長不出庄稼來。”患上該病的患者,抵抗力極差且很容易出血,隨時可能因嚴重感染、以及顱腦等重要臟器出血而危及生命,病情危急。

  據汕大附一院血液內科主任陳芾珩介紹,此類患者首選治療方法是進行骨髓移植,但因移植過程中感染、出血風險高等因素,此項技術以前未在粵東開展。近幾年,汕大附一院血液內科積極派醫生外出進修,目前已形成一個專業的骨髓移植團隊,完全有能力開展此類骨髓移植手術。

  春節期間為患者開辟移植綠色通道

  該名患者很幸運——他的親姐姐遠嫁湖南,聽到消息后立即趕回汕頭,檢查結果發現配型成功。

  “我當時沒想太多,就覺得就算用我的命去換他的命,我也願意。”黃先生的姐姐性格開朗,她告訴記者,“醫生技術很好,取骨髓也很快,大概隻用了半小時。我沒有什麼不舒服的感覺,過年時該吃就吃,該出去玩就出去玩,什麼也沒耽誤。”

  為了盡早讓患者進行移植手術,血液內科有關醫護人員主動放棄春節假期,為患者開辟綠色移植通道。1月16日,患者黃先生從普通病房轉入骨髓移植科。1月18日,患者在移植倉開始接受“去虫”治療。在超大劑量“去虫”治療后,1月25日,抽取其姐姐的骨髓,回輸給黃先生。1月26日,提取其姐姐的造血干細胞,回輸給黃先生。隨后,在醫護人員密切精心的照顧下,2月6日,各項結果表明,造血種子已在黃先生體內生根、發芽。

  在整個移植過程中,患者未出現嚴重的感染或排斥反應,無明顯不舒服。2月18日,該名患者由骨髓移植科轉入血液內科二區普通病房,這標志著粵東首例極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手術取得成功。目前該名患者的恢復情況良好。

  “願造福更多粵東血液病患者”

  據悉,造血干細胞移植是目前血液病治療領域的一種高端技術,能大大提高患者治愈率。但由於技術要求高、風險大、花費高等原因,開展的數量非常有限。據陳芾珩介紹,粵東地區有許多此類患者因各種因素未能接受骨髓移植,長期依賴輸血等治療,生活質量極差,且常常出現肺部感染等嚴重並發症。受潮汕地區傳統思想等影響,也有部分患者親屬符合“供者”條件,但不願意捐獻骨髓。

  陳芾珩解釋,其實捐獻骨髓並不影響身體健康,且合適的骨髓能使患者重新獲得了新生,挽救一個家庭。在新的一年裡,汕大附一院血液內科將進一步開拓進取,打造一個高質量的骨髓移植平台,造福更多粵東血液病患者。

  人物

  曹滿雄

  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主治醫師,2011年碩士研究生畢業於汕頭大學醫學院﹔2011年至今一直在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從事血液病臨床工作﹔2018年2月至2018年8月,參加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骨髓移植中心舉辦的“血液精英培訓班”,學習半年﹔2018年成功開展了粵東首例單倍體造血干細胞移植術﹔2019年成功開展粵東首例極重型再生障礙的骨髓移植術。

(責編:初梓瑞、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