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形成脫貧“造血”機制

丁麗芸
2019年02月28日08:4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以發展特色產業為載體和抓手開展精准扶貧,可以提高扶貧效率、鞏固扶貧成果。要用好“有形的手”,統籌產業發展和精准扶貧,幫助貧困群眾發展特色產業,因地制宜探索多種幫扶模式。

習近平同志指出,“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產業扶貧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貧困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依托產業發展形成擺脫貧困的“造血”機制,拓寬扶貧工作覆蓋面,可以讓更多貧困群眾受益。

一個地區發展經濟、擺脫貧困,找准定位是十分關鍵的。所謂“好鋼用在刀刃上”,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不同地區有不同的自然條件和發展基礎,這是進行產業定位的主要依據。發展地方特色產業,首先需要進行科學扎實的調查研究,充分了解本地的比較優勢,找到適合本地實際、有發展潛力和市場前景的產業。特色產業該如何發展,是發展林業、畜牧業還是發展養殖業,當地群眾最有發言權。政府可以在提供政策扶持、加強公共服務上下功夫。例如,提供交流平台和機會,讓具有相似條件的貧困地區進行跨區交流和學習,分享發展特色產業的經驗,在學習借鑒中更好地推進本地產業發展,加快脫貧步伐。又如,支持貧困地區建設種植業綠色高產高效基地、畜禽標准化養殖場、水產健康養殖場、林特產品示范基地和良種繁育基地,提高貧困地區標准化生產水平﹔注重加強產銷對接,著力解決產銷脫節和賣難的問題﹔支持貧困地區加快建設田頭市場和農產品批發市場,加強冷鏈物流配送體系建設,建立名特優農產品品牌目錄﹔等等。

以發展特色產業為載體和抓手開展精准扶貧,可以提高扶貧效率、鞏固扶貧成果。在實踐中,許多地方政府利用“有形的手”統籌產業發展和精准扶貧,幫助貧困群眾發展特色產業,因地制宜探索多種幫扶模式。比如,有的地方以發展特色優勢農業為主開展農業產業化幫扶,有的地方以發展休閑農業、生態旅游為主開展特色旅游幫扶,有的地方以入股分紅增收為主開展入股產業項目幫扶,有的地方以擔保和小額貸款為主開展金融信貸幫扶,有的地方以技能培訓和助學為主開展智力幫扶等。這些積極有益的探索,增加了貧困群眾的收入,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打贏脫貧攻堅戰,需要持續的扶貧投入。在統籌產業發展和精准扶貧過程中,需要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環境、新技術新業態以及人口需求等各方面因素的變化及時調整發展定位和方向,在鞏固產業發展規模的同時著力提高產業發展質量。地方政府應統籌兼顧,使產業發展和脫貧攻堅相互促進,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不少、脫貧致富一個不落。

《 人民日報 》( 2019年02月28日 09 版)

(責編:余璐、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