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鄉親們的信任千金難買

張  賀
2019年03月11日08:2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在參加兩會的眾多全國人大代表裡,來自貴州的代表韋祖英給我留下的印象格外深刻。韋祖英和丈夫是返鄉創業農民工,回到家鄉發展刺繡產業之前,他們在廣東打了5年工。2011年,她返回家鄉開辦刺繡廠,利用在大城市裡學到的經驗,帶領鄉親發展刺繡產業,使全村收入增加10倍,順利脫貧。

韋祖英所在的村,大批青壯年外出務工,村裡留下的基本是老弱婦孺。青壯年流失是我國農村普遍存在的現象,由於缺少年輕人,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困難重重。據農業農村部調查,全國農村實用人才總量已接近1900萬,但佔鄉村就業人員總數的比例還不足5%。新型職業農民總量不足,年輕后備力量缺乏,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在農村採訪時,面對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不少村干部表示,村裡缺少了年輕人,連笑聲都少了。

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關鍵在人才,短板也在人才。鄉村工作機會少、收入低、生活條件不如城市便利,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不強。在這種情況下,以韋祖英為代表的年輕一代能回到鄉村,體現出先富不忘后富、大家一起致富的可貴精神。這種精神深深地扎根在許多人大代表的心裡。

我不禁想起了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尚志市魚池鄉新興村黨支部書記金東浩。他曾說過,自己當了30多年村干部,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想賺自己的錢,你就別當村干部”。有公司以年薪20萬元聘請金東浩,但他拒絕了,他說:“我不是為了錢而工作,全村老百姓都富了,這是我的最大心願,是我的初心。”在他的帶領下,村裡興辦各種產業,村民們家家住上了新房、開上了汽車,就連下地干活也開車去。19歲入黨那年,金東浩看了一部外國電影,富裕美麗、干淨整潔的國外鄉村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什麼時候,我們村子也能變成那樣呢?”這個夢想在踏實奮斗了30多年后變成了現實。

不同的年齡,同樣的情懷。韋祖英、金東浩們不計個人得失、甘心為民造福的追求為實現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強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統籌銜接,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農民生活達到全面小康水平。”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都需要大批有才華的年輕人投身其中。

農村是年輕人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也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寶貴舞台,隻要你“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這片土地就會無私地回報你。鄉親們對韋祖英、金東浩們的信賴是多少金錢也換不來的,在鄉親們的眼裡,身邊的致富帶頭人就是最可愛的人。

《 人民日報 》( 2019年03月11日 11 版)

(責編:余璐、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