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干部群眾暢談精准脫貧:多措並舉形成脫貧合力

2019年03月12日08:3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代表委員們連日來就精准脫貧提出建議,各地干部群眾也高度關注相關話題。

青海省扶貧開發局副局長馬正軍說,青海17個貧困縣中有12個是深度貧困縣,7.7萬貧困人口中有70%是深度貧困人口,要確保與全國同步實現穩定脫貧必須瞄准深度貧困人口。

青海扶貧攻堅困難在產業發展上。長期以來,青海受地域限制,產業選擇難度大,產業結構很單一,比如藏區六州以畜牧業為主,其他產業發展緩慢,貧困群眾的增收渠道窄。因此,要想真脫貧、不返貧,青海必須要加大扶貧政策的落實和落細,圍繞優勢產業,重點抓好牦牛、青稞、鄉村旅游、民族手工藝和光伏產業扶貧,進一步拓寬和延長扶貧產業鏈,深入融入扶貧領域,帶動更多的群眾脫貧。

北方民族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馬瑞根據在寧夏調研的經歷說,從根本上使西部少數民族地區脫離貧困,破除貧困地區“等、靠、要”思想,要以科技扶貧為抓手,讓“致富人”做領頭雁。寧夏回族自治區正推進“小手拉大手”“菜單式”的科技扶貧模式,成效顯著。比如固原市原州區,通過駐村科技人員和駐村干部與農戶一對一“拉家常”訪談方式,深入了解脫貧需求,制定科技扶貧套餐。在具體的脫貧工作中,農戶點擊自己需要的扶貧手段:需要技術則對口支援技術,需要銷售渠道就打通銷售渠道,需要生產資金就做好疏通貸款通道。這些實實在在的扶貧套餐,不僅讓老百姓得到實惠,而且激勵他們主動脫貧。

河北省涉縣壯口村村支書崔月平說,山區村庄交通不便,是許多有資源的村庄貧困的重要原因,因此打通道路問題,是貧困地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面對因病致窮問題,建議完善醫保體系,增強基層醫療力量。許多特困戶,大多是因病致窮。以務農為生的家庭承擔不起巨額醫療費,導致“越病越窮,越窮越病”的惡性循環。建議對貧困地區群眾擴大醫保報銷藥品的種類,增加報銷比例。同時,完善鄉村衛生站人員待遇,定期培養基層醫護人員技能水平,增強醫療設施的配備。

中儲糧集團駐蘭西縣北安鄉北安村第一書記潘雲鵬說,“中央企業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要履行好經濟責任、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抓實抓好產業扶貧,大力推進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更重要的是嫁接好企業資源優勢、市場優勢,大力培育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內生發展動力。” 

(本報記者王梅、原韜雄、禹麗敏、馬晨、韓春瑤、方圓、劉夢丹採寫)

《 人民日報 》( 2019年03月12日 15 版)

(責編:余璐、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