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一塊糖為啥解了糾紛

王能能
2019年03月22日08:2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如果雙方好好商量,彼此做出讓步,你讓一尺,我退十寸,糾紛就有望和諧解決。

剛買了半個月的汽車停得好好的,被剮蹭出好幾道劃痕。這事兒任誰碰上心裡也別扭。但車主劉先生沒找剮蹭他車的女子索賠,而是要了對方一塊糖就算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劉先生表現如此大度,風格高是一方面,更有一些細節值得注意。

首先,剮蹭劉先生車的女子,事發后沒有趁車主不在便一走了之,而是主動報警,等著車主回來,當面承認錯誤,可謂真誠道歉。

其次,該女子家境不好,一人撫養兩個孩子,生活不易,但沒有刻意賣慘博取同情,而是“堅持把身上所有的大約100多元掏出來賠償”,可謂傾其所有。

面對這樣的“肇事者”,劉先生被感動了,不忍心要她的錢,看到女子手裡拎著為孩子買的糖果,於是便出現了象征性“索賠”一塊糖的場景。

生活中的不愉快,得到了溫馨的結果,值得分析分析其中的價值點。

從法律的角度來說,劉先生的車被損壞,要求賠償是他的權利。但這個權利怎麼用,用到怎樣的程度,需要每個人結合實際情況去考慮,在合法合情合理的維度下去解決事情。

如果蹭壞了人家的車,不想擔責,強詞奪理為自己辯解,那麼我們相信,結果可能就不會是劉先生那樣的做法了。

提倡維護個人的合法權益,但不見得要用滿權利。六尺巷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

清朝有個大官叫張英。有一次,他的老家人與鄰居在宅基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執,互不相讓。張家人大老遠地寫信到京城,讓張英幫他們維權。張英回信寫道:千裡修書隻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張家人豁然開朗,退讓了三尺。鄰居見狀受感動,也讓出了三尺,形成了一個六尺寬的巷子。張英選擇做出讓步,以率先讓渡權利成就了一段美談。

在日常生活中,糾紛時有發生,其中總會出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時候,如果雙方好好商量,彼此做出讓步,你讓一尺,我退十寸,糾紛就有望和諧解決。

若是有誰錙銖必較,定會火星四濺,弄得面紅耳赤,大家都難以下台收場。這個時候再來看劉先生的一塊糖“索賠”,不失為解決糾紛和諧共處的一劑良方。您說呢?

《 人民日報 》( 2019年03月22日 14 版)

(責編:余璐、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