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干在一線,啃下“硬骨頭”

2019年04月09日08:3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2014年,我剛從部隊轉業到福建省審計廳工作,組織上就選派我到安溪縣祥華鄉珍山村擔任第一書記。盡管入村前想到各種困難,但現實還是超出預料:基層黨組織弱化,人心不齊﹔山路不通,優質農產品運不出去﹔個別群眾等靠要思想嚴重……

要拔窮根,先聚人心。村委會充實了幾個年輕人,增添了班子的活力和斗志﹔同時,我進農家傾聽村民的呼聲和需求。不到兩個月,我跑遍了家家戶戶,從生產生活、子女入學,到醫療保障、房屋改造,我逐項記下了貧困戶的家境情況。有人家裡很困難,讓人心酸。我暗暗發誓,一定要讓老百姓盡快富起來。

扶貧不能光有感情,更要智慧和力量,解決制約發展的問題。珍山村盛產鐵觀音茶,但因地處深山,路途艱險,很多東西運不出去,村民守著金山銀山過窮日子。

我深知,如果路的問題不解決,縱有千般本事,珍山村也很難從根本上脫貧。我下定決心:這個硬骨頭必須啃下。

然而,過程並不順利。為動員個別村民遷墳,我幾乎磨破了嘴皮﹔施工關鍵時期,連續下了半個月的雨,我們天天在工地上巡查。從山頂到山下,一共103道彎,彎彎連心,每一個點位我都跑到、查到,生怕有半點閃失……最終,16公裡蜿蜒崎嶇的懸崖山路變成了平坦山道,成了百姓的致富路,解決了珍山等4個村1.1萬余人出行的難題,農產品運輸難、售賣難的問題也迎刃而解。

山路打通后,我們又琢磨如何整合資源。我們從產業發展入手,先是盤活了300多畝廢棄的水稻田、山垅地,通過與農業大學合作,引進現代養殖技術,改良牧草,建成牛羊養殖基地,拓展了農民增收渠道。后來,我們一鼓作氣,在有關部門支持下,在村裡實施了16個扶貧開發項目,爭取資金6500余萬元。隨著一個個項目的實施,村民的口袋也一天天鼓起來了。去年,村民可支配收入從原來的4250元提高到1.15萬元﹔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戶62戶259人全部脫了貧。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珍山成了省級“產業扶貧示范村”“教育扶貧示范村”“省級美麗鄉村重點村”。

真心換真心。2017年4月,我圓滿完成駐村扶貧任務,帶著不舍返回省城。讓我感動的是,珍山村的百姓沒有忘記我,經常給我打電話發信息,介紹村裡的變化。組織上也信任我,再次把我派駐到安溪縣西坪鎮龍地村擔任第一書記。

有了第一次駐村經歷,工作更加有序。然而,新的戰場、新的任務,龍地村的扶貧難度仍十分艱巨。作為第一書記,我必須沖在前面、干在一線,和干部群眾繼續奮斗,徹底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 

(福建省安溪縣西坪鎮龍地村第一書記 蔡奮山)

《 人民日報 》( 2019年04月09日 19 版)

(責編:余璐、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