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山東省榮成市近900個村居、27萬農村居民納入信用管理

用誠信涵養善治鄉村

本報記者  卞民德  潘俊強
2019年04月19日09:1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榮成市王連街道東島劉家村志願服務隊開展活動。楊志禮攝

  榮成市社會信用中心工作人員為市民提供個人征信信息查詢服務。

  榮成市桑溝灣風貌。資料圖片

  引 子

  丟了一把瓜子殼,換來一筆罰款,舊事重提,劉國平有點不好意思。

  劉國平家住山東省榮成市王連街道東島劉家村,去年9月,他在街上隨手扔了瓜子殼,被村裡的環衛志願者撞見。按照村信用管理實施細則,除了罰款,還被扣信用分10分。

  2012年,榮成在山東省率先啟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並於2018年獲評“全國首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社會信用融入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城市,融資貸款、職務晉升以信用等級為參考﹔在農村,評選先進、享受福利,都與個人信用等級密切相關。守信者得“甜頭”,失信者有“痛感”。

  思來想去,劉國平主動繳了罰款。村裡砌水溝、修山道,都能看見他忙前忙后。年底一算,劉國平不僅掙回了被扣的分,還超出基准線20分。

  “當了‘誠信之星’,開大會、挂紅花,獎了200元,看閉路電視、機械耕田全免費。”從懷裡掏出榮譽証書,劉國平像捧了個寶。

  誠信的種子,不隻在劉國平心中生根發芽。在榮成市,信用體系建設已延伸至全市916個村居中的899個,成為推進鄉村治理、提升鄉村文明水平的有力抓手。

    

  解難題

  全村115戶,有101戶欠村集體的錢,時間最長的欠了50年。結合實施信用管理,3個多月全部清欠

  今年3月13日一早,王連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馬軍峰收到一條微信:9.2萬元的清欠工作順利完成。

  發信息的,是馬嶺董家村黨支部書記董文會。春節前,馬軍峰交給他一項任務:結合實施信用管理,清理村民與村集體間的欠款。

  “當時心裡一點底都沒有。”當了10多年村支書的董文會知道,這事不好辦,“全村115戶,有101戶欠村集體的錢,多則萬把塊,少則七八十元,時間最長的欠了50年,有的當事人都不在了。”

  被馬軍峰趕鴨子上架,董文會隻好硬著頭皮干。那時候,信用管理剛開展,村民守信意識不強。董文會把馬軍峰請進村,當面給黨員、村民代表講課,歷數失信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春節剛過,董文會走了“三步棋”:村集體先還清欠村民的錢,然后補發欠村干部的工資,最后統計不在村的村民欠款。

  正月初七,清欠工作頭一天。村兩委大院圍了不少人,但誰也不冒頭。董文會現場再次宣講守信受益、失信受制。不少村民家裡都有人在外務工、創業,一聽全明白。陸陸續續,有人開始交錢。一周時間,90%的欠款繳清。欠了村集體50年錢的當事人,早已不在人世,但他的孫輩專程趕回來把錢還上。

  “不試不知道,信用管理確實好用。”董文會說,“一開始村民不太理解,解釋明白了,誰也不願為這點錢因小失大。”

  在山東省,榮成是首個對市民實行信用千分制考核的縣級市,全市60多萬居民都有信用分和信用等級,信用系統覆蓋所有行業領域,設立了黨政機關、社會法人、自然人、村居組織4個數據庫,與所有部門單位和鎮街聯網共享。榮成市編制《社會信用信息征集目錄》,既征集違法違規行為,也征集不文明、不道德行為,涉及600多項經濟社會活動,目前已累計征集1900多萬條基礎信息、220余萬條守信和失信信息。

  在信用評價結果應用上,榮成市動真碰硬。市裡出台的獎勵性政策文件,全部注明適用的信用等級﹔資金扶持、項目申報等公共資源分配活動,優先考慮誠信度高的企業和個人﹔崗位招考、職稱評定等社會管理活動,都要進行信用審查。

  “市級層面的信用加分側重志願服務、獻血、捐款和獲得榮譽表彰,扣分則側重違法違規、‘老賴’等較為嚴重的失信行為。信用體系建設向農村延伸,需要更多考慮農村實際。”榮成市社會信用中心副主任黃春暉說,市級層面有規定的,原則上使用市級評價標准﹔市級層面沒有規定的,“結合鎮街重點工作、村情實際,制定村級評價標准,確保接地氣、能落地。”

  榮成印發《農村居民信用管理辦法(試行)》,指導各鎮街、村居制定信用考核標准。每位農村居民的基准分也是1000分,亂倒垃圾、不按規定養犬、違規燒荒等行為,都被列入扣分項目﹔相應地,參加村居服務、幫助困難群眾等也被列入加分項目。

  蔭子鎮頭甲村,有戶人家是環境衛生整治的“老大難”。不大的院子,養著兩頭牛,到處都是牛糞,不穿膠鞋根本進不了門。村支書岳龍江動員了好幾天,別家都弄得干淨整齊,唯獨這家,半個月過去了,一點變化都沒有。

  “我就去他家,告知他不收拾好會被扣信用分。他就說,你先別扣,我馬上收拾。”岳龍江過后再去看,確實有變化,“雖然還有些差距,但讓人欣慰。”

  前兩天,有人到村裡參觀。岳龍江走過去,恰巧碰到這家女主人正在清掃院門。“我說參觀的來了,她馬上把大門拉開,不怕人家進去看。”

  無論扣分加分,最重要的是公平公正。榮成市為此出台了《農村居民信息採集員考核和信用管理辦法(試行)》,全市916個村居已有899個開展信用管理,配備信息採集員2811人,每個村居組建了5至7人的信用議事會,確保信用信息採集的真實性、全面性。

  “村民有不同意見,村裡要及時回應、解釋﹔村級層面回應不了的由鎮街協調解決。”馬軍峰表示,這種“信息採集—議事會認定—公示—上報鎮街審核”的程序,確保了信用管理的權威、有效。

  樹新風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收獲了意外之喜,參加志願服務、熱心公益的村民多了,引領了鄉村的新風尚”

  臨近中午,東島劉家村的孤寡老人陸續出門,來到“暖心食堂”免費就餐。

  在榮成,這個“暖心食堂”聲名在外:運行4個多月,不但沒花村集體一分錢,還有結余。

  起初辦這事,村黨支部書記劉俊軍做了自己貼錢的打算,可結果讓他頗感意外,“我們從沒有發動村民捐款捐物,但捐款捐物從來沒斷過﹔一周7天,有6天是由村民自發組成的6支志願服務隊輪流做飯,另外一天由村干部自願出工。”

  “暖心食堂”,是東島劉家村新鄉風的一個縮影。行走在村裡的街巷,房前屋后整潔干淨,哪怕是排水溝裡,也難找到煙頭和塑料袋。

  令人驚訝的是,村裡沒有保潔員。

  “其實以前是有4名保潔員的,后來辭退了,村子不僅沒變得臟亂差,反而更干淨了,還省下來一年4萬元的保潔費用。”這也是劉俊軍深感自豪的一件事,“秘訣就在於我們有32名志願者,分片監督管理,村民也不再亂扔亂放垃圾。”

  東島劉家村的變化,出乎馬軍峰的意料。因為地理區位原因,東島劉家村的發展相對落后,一度村情民情比較糟糕。馬軍峰剛到王連街道工作時,沒少聽人說:附近要是丟東西,找東島劉家村,十有八九沒錯。

  “隨著工作開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收獲了意外之喜,參加志願服務、熱心公益的村民多了,引領了鄉村的新風尚。”馬軍峰說,如今的東島劉家村,前來參觀學習的絡繹不絕。

  在王連街道辦事處主任吳永麗看來,從第一次搞環境衛生時隻有20多人參加,到第二次的60多人,再到現在不用加分也人人參與,東島劉家村的變化說明,“信用分更像是引子,激發村民內心向善的熱情,找回淳朴鄉風。”

  在尋山街道清河村,海葬過去很難推行,如今卻實現了突破。第一個申請海葬的名叫李玉澤,今年71歲。

  村黨總支書記王秀平記得,那天黨員在一起學習移風易俗的相關文件,她結合信用體系建設做講解。學習結束,李玉澤塞給王秀平一張紙。“我一看,是一份手寫的海葬申請書。”

  因為“擅自”做了決定,惹得家人心有芥蒂,但李玉澤不后悔,“這是好事,海葬給國家節約土地,讓子女也省心。”

  村信用議事會一致通過,給李玉澤加信用分、發獎金。緊接著,又有兩位老人報名,申請海葬。

  “農村出現的一些問題,多屬於道德層面。”榮成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洪霞說,通過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將道德約束上升為制度規范,解決了過去文明鄉風建設想管不好管、管不好的問題。

  聚人心

  “信用體系建設搞得好的村居,自身條件未必優越,但村民的精神面貌確實不一樣,干事創業的勁頭不一樣”

  回村當選黨支部書記前,馬永泉猶豫再三。

  夏庄鎮甲夼馬家村,曾是老解放區,烈士就有17位,各項工作一直位居前列。可最近十來年,干群不和、矛盾高發,成了市裡挂號的“軟弱渙散村”。

  1976年,時年21歲的馬永泉就干過村支書,后來離任辦企業,在外邊干得風生水起。拗不過對家鄉的感情,馬永泉回了村,架橋、修路,事干了不少。

  “大部分村民很支持,但還是有少數村民有意見,風言風語不斷。”馬永泉意識到,凝聚人心,既要靠做實事,也要轉變村民觀念,“正好市裡推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給我指出了一條好路子。”

  馬永泉把全村分為4個片區,安排專人及時採集信息,每月討論公示。一段時間過后,一些原本對村兩委有意見的村民,開始變得不一樣。

  一位多年不配合村裡工作的村民,主動找到馬永泉,要求給自己派活、參與村裡事務。細問之下,馬永泉才知道,這位村民被正上小學的孫子“批”了一頓:“你的信用分那麼少,我出去都不好跟人提,你得多掙分。”

  今年植樹節,市直部門要在甲夼馬家村的荒山上搞綠化。頭一天運來300棵樹苗,准備植樹節當天集體來栽種。馬永泉卻發現,市直部門的人還沒來,樹就全部栽完了。原來,村民見有活干,不等招呼就上了陣。

  人心齊,泰山移。甲夼馬家村,如今又成了榮成市的一面旗幟。

  “信用體系建設搞得好的村居,自身條件未必優越,但村民的精神面貌確實不一樣,干事創業的勁頭不一樣。”榮成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張起帥說。

  在王連街道,東島劉家村最早推行信用體系建設,變化也最大。

  以前冬季下雪,各家自掃門前雪。現在再趕上下雪,家家戶戶出人清掃,一路掃到別的村口。村裡的生產便道年年要維修,過去一天60元也沒人干。現在有機械的出機械,有力氣的出力氣,5天時間全部修完,村集體不花一分錢。

  為了保障農業用水,村裡計劃從水庫引水,起初打算埋水管,預算近兩萬元。80歲的老支書劉朋德提出,有條老溝渠,收拾一下就能用。村民把淤塞多年的溝渠清理出來,為村裡省下了這筆錢。

  “盤算著佔村集體便宜的少了,為村庄發展出謀劃策、出工出力的多了。”劉俊軍說,僅2018年,村民義務參與環境整治、修補山路等,節省費用10余萬元。

  思善治

  “沒有半途而廢,而是一直堅持不懈。實踐証明,凡是做了的,而且堅持下來的普遍有效果”

  “100個村退出保潔員。”今年的榮成市農村工作會議上,這條消息引發熱議。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正是要緊的時候,沒有保潔員怎麼辦?更何況,榮成市還提出,退出保潔員的村居,環境衛生狀況要比有保潔員時更好。

  “這些村居都是通過合理使用信用分,激發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榮成市委副書記王洪曉說,財政撥付的保潔費用並不壓減,只是由保潔員工資轉為各村居的信用基金,用來獎勵參與村居事務多、信用分高的村民。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效果,也是很多基層干部群眾沒有想到的。工作開展之初,不少人覺得只是做做樣子而已,很難搞下去。

  王洪曉並不覺得奇怪。榮成市早在2015年就啟動了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但直到2018年才開始有了大的成效。

  “之前打不開局面有兩個原因,一是全市信用體系建設平均用力,二是農村有特殊性。”王洪曉坦言,“榮成沒有半途而廢,而是一直堅持不懈。實踐証明,凡是做了的,而且堅持下來的普遍有效果。”

  有來參觀學習的人提出:對很多農村居民而言,隻要沒有嚴重的違法違紀行為,即便信用分扣光了又如何?

  黃春暉也思考過。此前,榮成市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就碰到過一些難題。有經濟活動的個人或企業,形成信用評價並不難,但大多數人尤其是農村居民,與外界發生經濟聯系並沒有那麼頻繁。

  “鄉村治理雖然有村規民約,但落實起來難度比較大。比如亂倒垃圾罰50元,誰去收、怎麼收都是個問題。”黃春暉說,信用手段融入鄉村治理,要與村規民約相結合,關鍵是要細化、量化,“現在先扣你的信用分,執行起來簡便,信用分的增減又關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

  為讓信用分更有含金量,榮成市22個鎮街設立鎮級信用基金293.8萬元,868個村居設立村級信用基金986.8萬元。2018年以來,809個村居使用村級基金788.4萬元,累計受益群眾達11.3萬人次。

  在制度設計上,信用管理也不是一刀切。農村居民有扣分項,村居一般是先發提示書,及時整改了就不扣分。與此同時,榮成市設計了“信用修復”機制,明確規定一系列加分標准。比如參加志願服務及各類公益活動時間年度內累計60小時至300小時,都可加相應的分值。

  在王洪曉看來,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生命力,還在於制度的不斷演進。

  2018年,榮成市設置48個大的扣分項、12大類加分項,以解決此前各鎮街、村居加減分標准不一的問題。今年,榮成市還將進一步統一標准,以期實現與全市社會信用體系的無縫銜接。

  這意味著,農村居民隻要信用等級高,也可享受全市50個部門推出的117種守信激勵產品。比如“信用貸”,對誠信個人放寬授信額度和還款期限,並給予30%的利率優惠。截至2018年底,117種守信激勵產品已惠及全市居民69293人次。

  因為好人好事實在太多,東島劉家村取消了不少加分項。劉俊軍說:“都說‘無利不起早’,可你看看我們村,為啥現在沒有利,還有那麼多人願意干?”


  《 人民日報 》( 2019年04月19日 13 版)

(責編:余璐、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