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山西長治市平順縣西溝村幾十年持續植樹造林

干石山變身“花果山”

本報記者  周亞軍
2019年04月25日08:2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黃土高坡,溝谷侵蝕,塬面破殘。

春雨霏霏中走進山西長治市平順縣西溝村,山清秀,樹蒼翠,滿坡的山桃、連翹爭相怒放,透著勃勃生機。

西溝村是全國著名勞動模范李順達和申紀蘭的家鄉,歷史上的西溝村“沒土光石頭,誰干都發愁”,十戶九窮。在李順達和申紀蘭的帶領下,西溝村幾十年來持續不懈發展生產、植樹造林。如今,兩萬畝荒山披上綠裝,干石山變成“花果山”,亂石灘變成“米糧川”。

率先成立農業生產互助組,西溝的窮人翻了身

春雨初歇,山路濕滑,90歲的申紀蘭執意要領著記者去當初防洪打壩、挑土造地、撒籽造林的地方看看。

“這原來都是荒山,沒有一棵樹。”老人步子很快,指著眼前的山、谷底的溝說,“石頭上種樹,可不容易啊。一個生產隊負責一片,帶上鍋、支上灶,花好些年光景才實現土不下山、水不出溝。”

看著滿山林草、溝底良田,申紀蘭興致高了起來,路上哼起了民歌小調。上世紀50年代初,申紀蘭和李順達攜手創辦了西溝金星農林牧生產合作社,奠定了西溝村農業發展的基礎。而在此前更早成立的互助組,讓災荒中的農民填飽了肚子。

1942年,日軍掃蕩頻繁,春旱連著夏洪,糧田被大片沖毀,生產自救、支援前線、度過災荒成為燃眉之急。翌年農歷正月初二,李順達帶領6戶貧農成立了抗戰時期全國第一個農業生產互助組。李順達出生在河南林縣,15歲時隨母親逃荒來到西溝。“1938年西溝建立黨支部,李順達是黨支部書記。”申紀蘭說,“老李經常講,成立互助組是因為有魏健和齊雲。”

那時魏健是平順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齊雲是中共平順縣工委組織部長。西溝是邊區政府“減租減息”“勞武結合”的模范村,李順達母親郭玉枝是長治有名的擁軍模范、革命媽媽。

魏健、齊雲每到西溝,就住在李順達家裡。李順達的妻子呂桂蘭曾回憶,有一次魏健來下鄉,看到老李正在羊圈裡出糞,二話沒說,挽起袖子和褲腿就跳進了羊圈,和老李一起干起活來﹔齊雲常教婦女識字,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幫著順達娘紡花織布。

在魏健的支持下,西溝成立了農會、青救會、婦救會、武委會。“那年冬天,快過年了,魏健縣長隔三差五就找李順達,晚上開會能燒盡一燈油,后來才知道是響應毛主席號召,組織起來,辦互助組。”申紀蘭說。

年屆七旬的路偉力身材依然魁梧,一雙手掌布滿老繭。他的父親路文全,是當時跟隨李順達建立互助組、上山開荒的6名貧農之一。“互助組誰有困難大家幫忙,有組員揭不開鍋,李順達將家裡僅有的5斗存糧和1石多谷糠拿出來,互幫互助度過了春荒。”

1943年春,互助組開荒120畝,秋天就收了15萬斤山藥蛋。西溝的窮人翻了身,互助組出了名,在當地掀起了發展生產的熱潮。

把造林老本行變成脫貧好產業,老百姓都有獲得感

“聽黨話跟黨走,再大困難都不怕。”向山要林,向灘要地,50年代,李順達和申紀蘭帶著西溝人開始了大面積的植樹造林和溝灘治理。改革開放后,申紀蘭又帶領鄉親們“遠抓林、近抓農、修好路、吃飽肚,村辦企業邁大步”,甩開步子踏上小康路。

現在,西溝人造林的“老本行”又變成了脫貧的好產業。目前,村裡有扶貧造林合作社4個,2018年用工389人,其中貧困戶308人,帶動人均增收1萬元。村主任趙愛亮介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后,農村建設項目增多,西溝造林合作社進軍建筑領域,去年拿下大小項目工程款達500多萬元。”

65歲的牛進福年輕時上山造林,如今兼職成為建筑公司泥瓦匠。去年他在村裡的一個紅色景點建設項目上鋪台階、做圍欄,賺了3萬多元。

革命岩、勞模泉、血淚凹、紀蘭黨性教育基地……近年來,西溝大力發展紅色旅游,不到2000人的小山村年接待游客量達20萬人次,綠水青山真正變成了金山銀山。“黨的政策好,老百姓都有獲得感。”西溝村黨總支書記郭雪崗說。

“吃肉有肉,吃菜有菜。”在西溝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82歲的村民郭愛巧正在吃午飯,“菜式一禮拜不重樣。”自2018年重陽節開始,西溝村70歲以上的110多位老人都可以在這裡享用免費午餐。

牢記囑托,農民專業合作社更專業,助推鄉村振興

2009年5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在山西調研時來到西溝村,參觀西溝展覽館,看望申紀蘭,同老黨員、老勞模、大學生村官和村民代表座談。他勉勵大學生村官珍惜機遇,堅持和農民群眾打成一片,在服務農民群眾、服務新農村建設的實踐中提高素質、提升境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長治市干部群眾牢記囑托,奮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推動鄉村振興。

平順縣的潞黨參有“虎頭鳳尾菊花芯”之譽,但長期以來優質不優價。青羊鎮老馬嶺村黨支部副書記劉軍平從延伸產業鏈出發,推出黨參紅棗小米粥、潞黨參脯、潞黨參養生茶等火爆產品。

今年初,在縣裡支持下,劉軍平牽頭,5家黨參合作社從社內合作走向社外聯合,成立了寺河關山黨參產業聯合社。“按各自特長開展協作,做種植的推標准化,做加工的搞精深化,做營銷的打造核心產區、重塑潞黨參品牌。”劉軍平說,聯合社通過參加一檔電視扶貧節目,一舉獲得660萬元的銷售訂單。

長治市委書記孫大軍說,全市著力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打破行政區劃界限,打通生產要素自由流通渠道,為鄉村振興提供人財物支撐。

長治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會長劉立剛帶領的鳳凰山庄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社,不僅實現了村集體、合作社、貧困戶多邊互利互惠、合作共贏,而且在舊窯洞、舊院落的開發利用上,注重對接城市資源,實現各取所需、各盡其能。

去年9月,長治市古琴學會會長徐清澤租下鳳凰山庄3個民居院落,並投資40萬元打造江南小院、農家院、琴館等不同風格的民宿。劉立剛說,對接城市資源不僅為合作社節約了發展資金,而且增加了高品質的旅游項目,帶來更多客流。

為補齊合作社市場、品牌、創新等方面短板,長治舉辦“雙創夢工廠農經專場”等電視節目,打造“農合發展博覽周”“長治神谷”農合區域公用品牌。2018年底,長治以資產收益為紐帶,帶動4.8萬戶貧困戶增收3430萬元﹔農合會展現場成交830萬元,達成訂購意向4800余萬元,招商引資近20億元。

《 人民日報 》( 2019年04月25日 11 版)

(責編:余璐、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