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醫務社工:提供幫助 傳遞尊重

張文凌
2019年06月14日08:11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每逢新春佳節,醫務社工會攜手醫護人員和志願者為患者送祝福。(資料圖片)

  穿著粉紅馬甲的顧麗琪,每天在雲南省腫瘤醫院住院部16樓和17樓乳腺外一科33間病房、92個病床間忙碌。除了跟著科主任、醫生查房,她還要去探望需要幫助的患者。她的馬甲背后,寫著“醫務社工”4個字,這是一個讓許多患者感到陌生的職業。

  在乳腺外一科,說話輕柔的年輕女孩顧麗琪,已經是醫療團隊中不可缺少的一員。

  雲南省腫瘤醫院乳腺外一科,是雲南省第一個擁有為乳腺癌患者及家屬提供醫務社會工作服務的專業科室。曾經在此實習的雲南大學社工專業研究生顧麗琪,成為該科室第一個專職醫務社工。

  在雲南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社會工作系主任高萬紅教授看來,這是“學術研究成果變為了現實”。

  走到患者眼前,讓他們知道我們的存在

  醫務社工被稱為“醫生的伙伴,患者的朋友”,是把社會工作的專業知識和技術運用到醫療、衛生、保健機構中,協助患者及其家屬解決與疾病相關的社會、經濟、家庭、職業、心理等問題,配合醫生進行疾病防治和傷殘康復等服務,提高醫療效果,使患者適應和重新生活的一種專業社會工作。2018年11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一系列考核指標,醫務社會工作制度作為一級指標被單獨列入。

  在許多國家,醫務社會工作已經是社會工作服務體系中最重要的領域之一,但我國的醫務社工發展還不成熟,大多數醫院處於空白,醫務社工的工作還處於起步階段。

  2014年,曾目睹親人飽受乳腺癌之苦的高萬紅,申請到李嘉誠基金會“大愛之行”項目,帶著4名研究生,與雲南省腫瘤醫院乳腺外一科合作,開始了乳腺癌患者醫務社工的探索。

  近一年的項目結束時,乳腺外一科發現,因為醫務社工的存在,醫患關系和患者的依從性都發生了很好的變化。這促成了該科室在2018年成為雲南首個擁有專職醫務社工的科室。

  “乳腺癌對女性是一種特殊的軀體疾病,患者有很多防備。一些患者和家屬一開始對我們很排斥。”顧麗琪說。

  但無論患者是什麼態度,她和來實習的社工都會告訴患者,他們穿著粉紅色的馬甲,辦公室在17樓,每天什麼時候會走訪病房等。“讓患者知道醫務社工的存在,就是先走到患者的眼前。”他們跟隨醫生查房,在顧麗琪看來,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我們站在醫護人員的隊伍裡,不是一個尷尬的角色,而是醫護人員的助手”。

  通過查房,他們了解了患者的病情,記住患者的化療周期﹔對一些患者,從入院到手術、化療,他們一直陪伴著,並從中找到一些個案,用專業的方法對患者進行介入,由此讓大多數患者對社工的態度發生了轉變,相互間建立了信任。

  讓患者卸下防備,陪伴是最好的辦法

  “讓患者卸下防備,陪伴是最好的辦法。”顧麗琪說。

  經過培訓,顧麗琪和實習生們慢慢掌握了一些乳腺癌的相關知識。顧麗琪認為,社工學習醫學知識並不是為了給患者帶來專業的醫學指導,而是為了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患者羅娜(化名)在住院期間,B超結果顯示有甲狀腺囊腫,醫生建議穿刺。羅娜聽后崩潰大哭。此前,她通過穿刺檢查出乳腺癌,對她來說,心理上的恐懼遠遠大於生理上的疼痛。醫務社工向她講解醫學知識和案例,降低她對穿刺的恐懼。幸運的是,穿刺結果顯示甲狀腺囊腫為良性,羅娜的情緒危機得以解除。

  乳腺外一科護士長王垣曉說,患者自診斷出乳腺癌開始,要經歷漫長的治療與康復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患者會面臨生理、心理、家庭甚至社會生活中的諸多問題:她們因軀體受損,伴有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乳房是女性的象征,許多人認為,乳房的缺失意味著女性身份的喪失,基於這樣一種社會文化認知,乳腺癌患者即使康復后也有不安和自卑感﹔由於不能保持患病前的工作和生活能力,患者認為自己給家人造成了負擔,常常有一種“無力感”。

  “近年來,雖然乳腺癌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但是隨著乳腺癌診斷和治療技術的不斷進步,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達85%以上。很多癌症患者經過治療康復后,回歸家庭和社會。”王垣曉說,不管是在治療過程中還是結束后,因癌症造成的不良情緒、手術后身體的殘缺、身體功能的恢復、社會關系的重建、職業的選擇以及經濟壓力等方面,都需要醫務社會工作者的介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命質量,成為醫務社會工作的研究領域之一。 ”

  支持系統助力患者克服病恥感

  “往后余生,風雪是你,平淡是你,清貧也是你﹔榮華是你,心底溫柔是你,目光所至也是你。”

  2018年12月25日,乳腺外一科一間兩人病房裡,滿牆的粉色氣球讓房間裡的氣氛顯得很溫馨。在一首輕柔的《往后余生》裡,唐新(化名)單腿跪下,雙手將鮮花捧給妻子汪艷紅(化名)。其時,汪艷紅因為化療已經脫發。

  唐新與汪艷紅相識於2018年1月,5個月后,汪艷紅查出了乳腺癌,由於腫塊較大,須先打8周期的化療藥物才能進行手術。8次化療,唐新每次都陪伴著汪艷紅。為讓汪艷紅安心治病,化療期間,唐新與汪艷紅領取了結婚証,舉辦了婚禮。

  顧麗琪在走訪病房時,注意到了這對年輕夫婦,並得知了他們的故事。征得唐新的同意,乳腺外一科的醫護人員為這對沒有條件去度蜜月的夫妻,補上一個“遲到”的求婚儀式。

  “在與癌症抗爭的路上,不僅需要專業的治療,更需要患者良好的心態及家屬強有力的支持。”王垣曉說,乳腺癌患者多為女性,對家屬依賴性較強。患者家屬的態度、行為、情緒,對患者的治療和預后至關重要。得到比較好的家庭支持的患者更有戰勝疾病的勇氣,面對疾病時態度更加積極。

  李宇(化名)患上乳腺癌后,遭到鄰居的歧視,這種歧視讓李宇產生了很大的羞恥感,認為自己非常丟人。醫務社工們通過對質、提問等技巧,慢慢打開了她的心結,讓她認識到別人的嘲笑和歧視不是自己的錯。

  社工還讓李宇的丈夫和母親寫信鼓勵李宇。經過一段時間的干預,李宇不再害怕出門,開始每天晚飯后出去散步,雖然感覺“還是有人盯著自己看,但是多數人是善意的,自己也不在乎了”。

  “支持系統能夠讓患者更有信心面對疾病,解決問題。”顧麗琪說,除了家庭,抗癌成功的病友及醫護人員的支持,也很重要。

  5月13日,乳腺外一科聯合昆明癌症康復協會,召集了33名志願者,帶著鮮花和化療帽來到病房,為75名在院患者帶來母親節的問候。33名志願者中,除醫護人員和通過網絡平台招募的社會愛心人士外,還有一些是乳腺癌康復病友。

  “特殊經歷,讓她們知道這個階段患友姐妹們最需要的是什麼。”顧麗琪說,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來源於對醫學權威的信任以及對健康的期待,醫護人員的尊重、真誠,會減輕患者的病恥感,使他們感知到支持,而不是歧視﹔同時,對乳腺癌患者來說,隻有相同經歷的人才能感受到患者的壓力、無力感和不良情緒,已經治愈的患者能給正在治療的患者提供希望和心理支持。病友的支持對於提升乳腺癌患者的生命質量有積極的作用。

  2016年以來,乳腺外一科與昆明癌症康復協會合作,成立了病友志願者團隊,同時,還成立了雲南粉紅絲帶聯盟,並在玉溪、楚雄、曲靖、保山等地設立了站點,建立了微信群,不定期組織活動。在活動中,康復多年甚至10多年的病友,會從飲食、鍛煉、休息等方面與姐妹們交流經驗,相互鼓勵迎接新生活。

  顧麗琪介紹,乳腺外一科自2014年開展醫務社工+志願服務以來,目前累計注冊登記的志願者有300余人,其中,核心志願者60余人,已服務人數8000余人。

  他們為病友舉辦心理講座、減壓小組、工作坊、觀影會,對困難家庭進行家訪﹔參與義診,普及乳腺疾病知識﹔鏈接資源,爭取捐助,為困難患者捐贈義乳,使雲南、貴州、四川等省(區)的乳腺癌患者受益。

  經過4年的探索,乳腺外一科形成醫護人員、社工、志願者隊伍、高校教師、癌症康復協會等多方協同合作的服務模式,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2018年,雲南省腫瘤醫院“愛康粉紅絲帶”醫務社工+志願者服務項目獲得雲南省首屆衛生健康行業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一等獎、全國首屆衛計系統的志願服務大賽銅獎。同年,乳腺外一科獲得共青團雲南省委授予的“雲南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本文圖片由雲南省腫瘤醫院乳腺外一科提供)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張文凌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初梓瑞、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