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社會組織

做好“加減法” 熊貓指南解碼品質農業升級路徑

2019年07月19日17:59 | 來源:中國網
小字號

當消費轉型與中國農業碰撞出升級的火花,品質農業走上快速通道。從發展現狀來看,優質農產品品種日益增多,但存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種植戶對品質的把控不斷提高,卻難以形成市場話語權……品質農業之路怎麼走,如何形成產業生態圈?7月18日,由中國化工報社《農資導報》主辦的中國農產品品質提升大行動正式啟動。在啟動儀式上,中國優質農產品榜單熊貓指南與業界分享了品質農業升級的“解決方案”。

從“大而廣”到“大而精”品質農業“做減法”

相較於傳統粗放型農業,品質農業是規模化、標准化的綠色農業,能夠支持高品質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從“大而廣“到”大而精“,品質農業以市場為導向對農產品做篩選,最終形成真正有效的農業供給。

在當天舉行的活動訪談環節中,熊貓指南CEO毛峰、《農資導報》創意策劃部主任蔣善軍、中國果品流通協會副秘書長李煥玲以及來自農業、電商領域的代表共同就“產業升級與品質提升”的話題展開對話。毛峰說:“目前,中國農業存在三個痛點:不知道、不相信、買不到。好的農產品消費者不知道,知道了又不相信,相信了但買不到。”這三“不”如同三道壁壘橫亙在種植者與消費者之間,也成了品質農業前進的阻礙。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中化集團於2017年創建了熊貓指南,希望通過構建一個公益性、權威性的優質農產品榜單,推動品質農業發展。

要使品質農業跑起來,就要在產品和市場“兩條腿”上下功夫。從土地到餐桌,熊貓指南背靠中化集團雄厚的資源優勢,以創新性大數據思維,在前端挖掘並驗証農產品品質,在后端鏈接市場渠道,收集消費者數據,反哺優化種植標准,形成良好的品質農業生態圈。

毛峰介紹,熊貓指南依托榜單,為中國優質的農產品做背書。為確保榜單的科學、公平和公正,團隊從源頭開始介入。熊貓指南調查員親赴一線實地勘察種植地塊的環境、品種及種植管理等過程,結合衛星掃圖研究地塊變化,投射農產品種植情況。同時,熊貓指南還聯合中國農大、國家糧食局研究院、瑞士SGS等頂尖實驗室,從環境、品種、種植、品質、物有所值等五方面,全面掃描農產品品質,實現科學測評的落地。2019年3月,熊貓指南公布春季榜單,共有132款農產品上榜,這是基於團隊85萬公裡的行程,對544個具體地塊的反復調查,2500項數據以及265套實驗室檢測而凝結的成果。

榜單背書品質農業話語權“做加法”

在傳統市場的邏輯中,供需是決定價格的重要因素。中國果品流通協會副秘書長李煥玲表示,中國農產品市場雖然供需較平衡,但結構性矛盾突出。以水果為例,好的果品難以滿足消費者需求,但低品質產品卻面臨產能過剩,擠壓滯銷的現象。京東X事業部京東農場負責人喬志偉認為,優質必須優價,才能實現品質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如何為優質農產品議價,成為在場嘉賓聚焦話題。

毛峰指出,優質農產品價格的形成,不僅需要市場經濟的發現,更需要佔據價格議定的話語權。他以大米為例,“中國是大米的原產國,水稻的原產國,但今天話語權最高的卻是日本的越光米和泰國香米。由於話語權的缺失,中國好大米無法被消費者所認可,也沒有定價權力。”

作為中國優質農產品榜單,熊貓指南不僅僅要打造農產品界的標准普爾,匠心農人的奧斯卡,更要樹立起品質農業的話語權。為此,熊貓指南通過勘察、測評收集優質農產品數據,並結合消費者和專家的感官體驗,推出“風味輪”體系。在這個范疇下,熊貓指南從外觀、風味、口感、滋味、質地等維度中找出與農產品相關的評價指標,形成統一化標准,從而用大數據、“風味輪”專利、科研等方法塑造優質農產品的話語權。

話語權的建立,將使市場與種植者產生良性互動,激發品質種植的積極性。一方面,熊貓指南以榜單為平台,將褚橙接班人褚一斌等優秀農人代表請到台前,為品質農業樹立行業標杆;另一方面,熊貓指南以市場為導向,與阿裡、網易等電商渠道共同合作,為優質種植者賦能,延伸田間到餐桌的鏈條。

在消費升級的當下,一日三餐、五谷雜糧,消費者從飲食中獲取的已不再是生理渴望,而是更多對生活品質和健康的精神追求。品質農業順應時代之需而來,並不斷加速發展。熊貓指南用榜單記錄品質農業的腳步,助力中國從農業大國變成農業強國。

(責編:王靜、杜燕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