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閆慶華與他的萬壽陽光老年公寓

奚冬琪 李濟慈
2019年07月26日09:13 | 來源:慈善公益報
小字號

  出生於1949年10月的閆慶華是名副其實的“共和國同齡人”,這也是他名字的由來。如今的閆慶華已近70歲,一個本該享受他人照料的古稀老人,卻將關照更多老人當作了自己的生活與事業。他一手創辦的萬壽陽光老年公寓現在越來越受到關注。他傾盡家業、傾心竭力扶老助困的精神也得到越來越多的贊譽。

  不久前,長期關注國家養老事業的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伊麗蘇婭來到位於北京西長安街邊的萬壽陽光老年公寓,傾聽“當家人”閆慶華講述她所經歷的酸甜苦辣,以及盼望更多政策“綠燈”的誠懇心聲。

新一輪創業從64歲時開始

  閆慶華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1968年初中畢業他前往山西汾陽下鄉插隊,后赴海南島從軍16年。退伍轉業后,他選擇了下海經商。2013年初,已經准備出國定居的閆慶華被戰友的一句臨別感言觸動了——“你這一走,我們這些老家伙就沒人關心了……” 閆慶華思來想去,最終還是留了下來。

  作為一名軍人子弟和曾經的軍人,閆慶華對部隊、對戰斗英雄及軍烈屬老人有著極深的感情。他看到過很多軍人家庭失獨與生活不能自理老人,心理總是不能平靜。一直以來,他都有一個意願:辦一所特殊的養老院,讓為共和國拼搏一生的老人們能夠有尊嚴地安享晚年。於是,64歲的閆慶華開始了自己新的事業。

  盡管經商多年,但對養老產業,閆慶華還是一個門外漢。他首先面對的問題就是要找到合適的場地。60歲那年,閆慶華曾因突發腦出血被送進醫院。事后醫生告訴他,幸虧你家住得近,送來的及時,否則可能就保不住性命了。正是因為這段經歷,閆慶華給養老院選址確定了一個“底線”——離大醫院近、交通方便。

  為了合適的選址,閆慶華騎著自行車跑遍了北京各大醫院周邊地帶,卻一無所獲。幾個月后的一天晚上,他無意中發現了萬壽路地鐵站出口處的一座9層空樓。樓房不到10米就是地鐵站,周邊還分布著解放軍301總醫院、302醫院、304醫院等眾多三甲醫院。在之后的幾個月裡,閆慶華經過多方努力,終於與樓房產權單位達成合作協議,由閆慶華出資,將這座空置樓改造成三星級老年公寓。

  整整一年時間,閆慶華對樓房進行了全面改造,在獲得消防、環評、食藥等方面驗收合格后,終於得到了民政部門《養老機構設立許可証》及民辦非企業登記証書。

未來發展希望得到更多支持

  除了地理環境、專業護理的優勢及對轄區內困難家庭老人做到兜底保障之外,養老公寓的一個最大特色就是這裡居住的老人多為參加過抗戰的老軍人和革命烈士后代。“紅色基因”色彩濃厚,紅色傳統分外鮮明。

  據統計,萬壽陽光老年公寓開業4年來,已收住長期照護老人92人,短期照護老人100余人次。除了照顧好公寓內的老人,萬壽陽光還持續為周邊社區的居家老人及殘障人士提供上門送餐、維修、照護服務等3000余次,受到社區居民的廣泛好評,獲得錦旗、獎牌無數。

  家住隔壁社區的肖春華阿姨,因老伴患病不能自理,打聽了多家養老機構都拒絕接收。自從來到萬壽陽光老年公寓3年多來,肖阿姨的老伴得到了良好的照顧,也將她從生活的桎梏裡解脫出來,她一再表示對萬壽陽光和閆慶華的感激之情。

  今年6月末的一天,萬壽陽光老年公寓10層“祝壽室”裡氣氛溫馨而又庄重。一位入住3年,已是91歲高齡的老八路與4個兒女正進行一場遺囑公証儀式。為老人擔任遺囑見証人的,除了公証員、律師,還有閆慶華。看著老人家能夠在自己創辦的養老公寓裡完成晚年心願,閆慶華心裡既有感動更有責任。那一刻,他覺得創辦這家老年公寓、參與養老事業,是自己這輩子做得最正確的決定、最有功德的事情。盡管總是夜以繼日,既無節假日的概念,更是超負荷的付出。老人的每一件事情、每一個心思都讓他牽腸挂肚,殫精竭慮,而經濟上的投入更是讓他入不敷出,傾盡了家底。但他認為,這就是他的責任,他的使命,一切付出都很值得。

  閆慶華對《慈善公益報》記者說:做養老公寓這些年,他完全是憑借對這項事業的熱愛、對老人們的感情和對今年已經97歲的老父親的承諾。今后,無論多麼艱難,他都要繼續堅持下去,直到自己走不動為止。他唯一的心願就是希望政府部門能夠更多傾聽老人及其子女們的呼聲,盡量、盡快在政策上傾斜,將具體問題具體處理,這就是對他們這些痴心於養老事業的人們最大的支持了。

(責編:初梓瑞、杜燕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