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南京社區服務中心“換新衣”

權敬
2019年08月13日09:05 | 來源:慈善公益報
小字號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加挂“社區醫院”的牌子,這不是走走過場,也不是簡單的挂個牌子、改個名字。而是要在全體市民的監督和實踐下,實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功能全面轉型和升級——

  今年4月19日,央視《焦點訪談》聚焦江蘇南京社區醫院建設﹔4月25日,國家衛健委把全國社區醫院建設試點啟動會搬到了南京。作為國家首批20個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加挂“社區醫院”牌子的建設試點省市之一,南京已有9個服務中心成功完成了“華麗轉身”,將“丟掉”的醫療服務能力重新拾起來,實現公衛服務與醫療服務兩條腿走路,擔起基層首診的重任,緩解了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社區服務中心“換新衣”

  據江蘇省市衛健委的相關負責人介紹,無論是人才儲備還是硬件提檔、科室設置,都無法一蹴而就,南京為此先后出台多個文件,從降低基層衛生人才招錄開考比例、打通基層人才晉升通道,到提高薪資待遇等多方面為基層引才、留才“護航”,一系列創新改革措施破解了一個個難題。

  說起“社區醫院”挂牌后的變化,社區居民最有發言權。在鐵心橋社區醫院看病的田老先生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病,“以前我都是在大醫院看病,然后回社區拿藥,現在在社區醫院可以看病、拿藥一起完成。”他表示,最關鍵的是,平日裡在大醫院一號難求的專家,經常會來社區醫院坐診查房,在這裡看病能跟專家進行長時間交流,哪像大醫院還得排隊兩小時,看病兩分鐘。

  鐵心橋社區醫院外科副主任醫師蔣永勝介紹,以前他們一天看的病人,大多是來開藥的,少有幾個來看病的也大都是擦傷、劃傷的小包扎問題,一個外科、兩個醫生就能應付﹔現在完全不一樣了,一個外科需要六七名醫生在門診、病房之間輪轉,不僅要看病還要做手術,膽囊切除、闌尾切除、骨折內固定等手術已成為常規手術。工作變得越來越忙,收入也是節節攀升。2005年左右,蔣永勝每月固定收入800元-1000元,而去年到手的收入超過了20萬元。

  民生服務“南京模式”全國推廣

  社區衛生中心完成“華麗轉身”只是南京市民生服務保障水平提升的一個縮影。如今,民生服務“南京模式”將向全國推廣。

  《慈善公益報》記者從南京市民政局了解到,從今年7月起,全市低保標准從每月860元提高至900元,城鄉特困供養對象、困難殘疾人、孤兒、困境兒童等對象的保障標准與低保標准同步提高。這意味著,全市約有11萬困難群眾直接受益。除了低保金外,相關部門還出台了很多優惠幫扶政策,包括醫療、教育、住房等救助,水電氣、有線電視等減免,以及每年底的春節慰問。另外,在物價上漲過快時,還發放物價補貼。根據民政部門提供的數據,每名低保對象每月獲得的優惠減免約400元以上。也就是說,南京市低保對象實際月人均收入已經達到1300元以上。

  針對日益嚴峻的養老形勢,南京在新增養老床位、養老服務中心等方面下功夫。截至今年上半年,該市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已超過146.8萬人,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其中,65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99.65萬人,佔總人口的14.3%,已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下半年,該市還將繼續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重點在全面提升養老機構服務質量、推動養老機構配套設施升級、實現主城區社區助餐點全覆蓋、鼓勵開設家庭養老床位、擴大養老服務時間銀行試點范圍、發展互助養老上發力。

  今年上半年,隨著南京市社會建設持續進步,生態文明建設穩步推進,醫療、養老、教育等一件件民生實事落地,老百姓的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提高。

(責編:初梓瑞、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