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這支青春的志願力量與中國一起向上

2019年10月09日08:04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10月1日深夜,北京地鐵5號線東單站等來了一批特殊的乘客,他們穿著綴有“志願藍”元素的服裝,年輕的臉上雖有倦意,卻洋溢著歡樂。歡聲笑語串起了這一整天難忘的畫面。

  那一天,舉國歡騰,閱兵、群眾游行、聯歡活動漸次在天安門廣場展開,又“燃”又感動的細節成為全體中國人的記憶。這群年輕人就是為國慶系列活動做服務保障的志願者群體,“志願藍”是他們的標識。

  地鐵車廂裡,這些參加完國慶聯歡志願服務的年輕人沉浸在見証偉大時刻的興奮中,幾個月來的磨練讓他們煥然一新。據國慶70周年慶祝活動志願者指揮部執行指揮、團北京市委書記熊卓介紹,此次直接服務慶祝大會和聯歡活動的志願者,以90后和00后為主。

  在中國向上的當下,這批年輕的志願者用他們的青春力量和祖國一起向上。

  確保每個細節完美

  對不少直接服務慶祝大會的志願者來說,“不能參加群眾游行方陣”起初是他們的遺憾。“剛知道自己負責的是貼點位這樣的工作,心裡還是有些落差的。”北京建筑大學機電系的郭博文是鴿子車點位施劃志願者,從7月起,他和該點位的其他志願者每周都要排練1至2次貼地標,以確保將時間控制在半小時內。

  這些年輕人經歷了層層挑選。

  “我們面向高校、社區、企業、社會各界招募和培訓了16萬余名高素質志願者,並優先選用了一批在以往重大活動中經受歷練、表現優秀的志願者。”熊卓介紹,在觀禮台服務的志願者在觀禮嘉賓上台后,隻能全程面向觀禮嘉賓,隔著紅牆聽閱兵和游行。

  本次慶祝大會的志願者中,大部分人都看不到長安街上的壯闊畫面。

  包括郭博文在內的45名和平鴿點位施劃志願者在慶典開始前12個小時就完成了工作,離開了天安門廣場。

  在廣場東側守護紅燈籠的郭晰哲今年20歲。作為小組長,學習體能專業的郭晰哲需要配合模擬器訓練,在3至5分鐘內把30公斤重的燈籠搖上23米,同時練習1分鐘緊急迫降,“每次搖下來,胳膊就酸脹得抬不起來”。在慶祝大會開始后,他和其他4個隊員需要全程握住5根繩子,保持紅燈籠的穩定。

  這群守護紅燈籠的志願者中,95%以上為國家一級或二級運動員,還有武術套路全國冠軍。

  “站在幕后”意味著無法親眼見証前台的盛況。但這群來自北京高校的90后、00后學生,還是很快克服了這些失落。

  北京化工大學的大四學生曹文靜暑假期間自發參加了長跑訓練。她這次的服務對象是千人交響樂團。群眾聯歡時,這個由中國愛樂樂團、北京交響樂團、中央音樂學院交響樂團等16家樂團組成的千人交響樂團演奏貫穿整場演出的9首樂曲。

  因為學過鋼琴,曹文靜優先成為服務千人交響樂團的志願者。“最遺憾的就是不能看到和聽到交響樂團的表演。”曹文靜說,聯歡活動在電視上播出后,她要告訴父母,“千人交響樂團的那些椅子和譜台是我們搬的”。

  新一代志願者迅速成長

  相比於2008年奧運會成就的“鳥巢一代”,這一代青年的際遇更加豐富。他們恰好處於“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以“強國一代”的面貌、在最有朝氣的年紀向祖國報到。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這個廣闊平台上,越來越多的青年志願者快速成長,擔負起責任與使命。

  北京化工大學的蘇浩然參加過不少志願服務活動,但這次讓他覺得“最有愛國情懷”。

  “我帶隊的學生主要承擔服務千人交響樂團的工作,他們熱情很高,因為志願服務訓練的時間臨近校內保研,有的同學干脆把這次志願服務當作對自己的面試。”蘇浩然說。

  清華大學的626名學生把參加國慶系列慶祝活動稱為自己的“高光時刻”。145名參與慶祝大會和聯歡活動的清華學子中,隻有17人能現場見証慶典﹔有90人在觀禮台下及附近區域,承擔入場檢票、嘉賓引導、秩序維護、飲水服務等工作,“一牆之隔聽閱兵”﹔還有38位志願者在故宮承擔引導工作,見到了最為寧靜的故宮。

  “我們已經做好了准備,向偉大的時代致敬,向親愛的祖國母親致敬。”志願者代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博士生黃成這樣表達對當代志願服務的理解,“雖然我們每個志願者的力量很小,但我們匯聚在一起,每個人淡淡的一筆就會組成五星紅旗的燦爛光華。”

  更多的先鋒志願者也在不同的崗位上傳遞自己的青春力量。

  曾以運動員身份接受檢閱的陳一冰如今以志願者身份參加慶祝大會。他退役后,成為北京師范大學的一名教師,這次負責南觀禮台引導工作。“我之前做過公益,但是這次是第一次當志願者,挺光榮,很有榮譽感”。

  在國慶系列慶祝活動中,地鐵引導員被不少志願者笑稱為“志願者的平方”。他們不僅要服務於普通行人,還要服務晚歸的志願者,是“志願者裡的志願者”。

  北京地鐵公司團委書記吳澤就是地鐵站裡的先鋒志願者。針對國慶當天集結疏散任務,吳澤為社會志願者和地鐵員工志願者的工作制定了細化方案,“將每一個集結疏散環節都細化到分鐘,細化到每名志願者服務的點位”。

  16歲的周圍在國慶70周年成就展中負責人員疏導,他是先鋒志願者裡年齡最小的,但參加志願服務已有五六年。過去在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做講解員時,他接觸到一個視障兒童團,“他們本來有些戒備、畏畏縮縮的,聽著聽著就開心起來,笑得可好看了,這時候我感覺自己也特別幸福”。

  這一次,周圍仍舊保持了過去做志願服務時的認真。在他看來,00后依然有強烈的責任感和耐心。“我算過了,我上大學那年正好是冬奧會,我打算報名冬奧會的志願者!”周圍說。

  “2008年的‘鳥巢一代’在全世界唱響了‘志願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熊卓說,服務保障大型活動是北京共青團的優良傳統。他希望志願服務這張金名片能在新一代志願者手裡繼續書寫責任與擔當,“我們相信,朝氣蓬勃、自信擔當的新時代中國青年必將成為這次慶祝活動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

  在不少志願服務帶隊老師看來,志願服務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熊卓把這次的慶祝活動看作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廣大志願者可以深刻、直接地感受新中國成立70周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國家發生的巨大變化、取得的偉大成就,增強作為中國人的自尊自信和責任擔當”。

  對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1747名師生來說,感受祖國、熱愛祖國的體驗尤為具象。他們是群眾游行禮賓車和彩車的應急推車志願者,這支“隱形部隊”和其他群眾游行隊伍一起走過天安門廣場,卻不會在直播鏡頭中出現。

  “不管以什麼樣的角色參加慶典,都是很光榮的事,露不露臉無所謂,都是寶貴的回憶。”20歲的李博是這支隊伍中的一員。

  “無論是在彩車外邊,還是裡邊,隻要能在需要我們的時候發揮自己的價值,就是對祖國最深情的告白。”擔任青海彩車車隊小隊長的馬梟說,學生們除了每天在家做俯臥撐練習力量外,還提前半個月返校統一訓練。最終,這些守衛彩車安全的志願者為車輛的平穩行駛共同發力。

  而距離天安門廣場近10公裡的北京展覽館,服務“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的志願者也通過志願服務,了解到許多自己出生以前發生的事。18歲的黃若怡服務於入口處的開國大典點位。在這裡,70年前國慶大典的畫面循環播放,“當市民游客詢問時,我會適當講解”。

  對於這些90后、00后志願者來說,成就展的信息量遠遠超過歷史課本中的內容。北京大學考古專業的學生陳婷曾服務於查詢生日天氣的互動區,1956年,新中國第一次在報紙上刊登天氣預報信息,不少游客在這裡掃碼體驗。陳婷印象最深的是一些在互動屏前駐足的老人,“他們掃碼后,會顯示出生后多少天共和國誕生了”。

  “70年的時間跨度讓我們看到了父輩祖輩那幾代人的生活圖景,歷史因為有了細節更讓人記憶深刻。”志願者小組長周季璇已有過不少志願服務經歷,她仍覺得這次“意義非凡”,“讓你感覺真的在融入國家,為國家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而不是僅僅喊口號。”

  慶祝大會當天,北大學生周季璇在電視直播上找了好久北大學生的方陣。那句“團結起來振興中華”讓她心潮澎湃,這是無數北大人傳承至今的精神氣質。

  10月1日那天,當共和國功臣在《紅旗頌》的樂曲聲中出現,現場的志願者們自發地哼唱起《歌唱祖國》《今天是你的生日》。

  “正式游行前的准備,(太陽)特別晒,但致敬方陣裡的老人們一點怨言也沒有,像個孩子一樣,特別高興。”為致敬方陣服務的韓哲輝感受到了他們的赤子之心。

  青年是推動社會變革的生力軍,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祖國需要青年,又能成就青年。

  當老一輩的犧牲與榮耀在共和國的土地上愈發深沉,“強國一代”的中國青年也在擁抱這片土地,以更積極的心態、更昂揚的銳氣,續寫青春傳奇,讓青春力量引中國向上。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朱彩雲 張藝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初梓瑞、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