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李一冉、張了凡夫婦攜手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2016年04月12日09:15 | 來源:中國青年網
小字號

  2016年4月9日,由龍書院和華人智業主辦的中國傳統文化公益大講堂特邀國學大師李一冉、張了凡夫婦攜其國學宣講團成員祝文鋒等,在北京朝陽區高碑店國學大講堂做了以《孝道》、《傳統文化改變命運》、《夫婦之道》為主題的國學講座,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300多名觀眾認真聆聽了三個專題的傳統文化課程,央視主持人陳可欣友情主持。

  李一冉在北京國學大講堂授課

  人們學習孝道,首先要有感恩之心。李一冉從“孝的反思、孝的感恩、孝的原因、孝的實踐和孝的反省”五個方面,為大家詳細解讀了“孝是人格尊嚴的基石,是家庭和睦的激素,是社會和諧的基礎”的道理。李老師通過動畫片為觀眾講述了“驢子孝”的故事,告訴大家“孝”不是人類的專利,提醒大家“孝”乃天性,孝順父母不容等待。接著,他為大家剖析“孝”在現實社會中,在人類行為裡逐漸缺失的現狀。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孝的傳統,李老師說,身教勝於言教,孝道就在長輩的一言一行中,一代一代傳下來的。

  李一冉說,孝道的傳承好比一顆茂盛之樹,灌溉需要從根入手。“百善孝為先”,贍養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兒女的責任。《弟子規》中說:“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休”,當我們懂得感恩父母時,更要用行動去做,去實踐。李老師還特別提到“活著行孝”的概念,不要等到父母老了不在了,才想起他們曾經的好。李老師說,孝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更是一個家庭的事,對於和諧社會也有著深遠的意義。

  張了凡在在北京國學大講堂授課

  張了凡圍繞《夫婦之道》主題,向大家講解了生活中的夫婦相處之道。當今社會,人們家庭富裕了,離婚率也節節攀升,夫妻之間的相處也成了社會關注的重大課題之一。張老師通過優美的古典詩詞、經典的電影片段以及感人至深的故事,深入淺出分析了幸福婚姻的九大法則,包括真情、真心、真誠、互敬、配合、包容、感恩等。《生命的河》、《妻子辛苦了》、《丈夫辛苦了》……播放每一首歌曲的同時,張了凡同時講述著一個個真實感人的故事,配合著倫理道德的闡釋,催人淚下,喚醒了大家的感恩心、愛心。尤其是電影《一聲嘆息》的一個場景,張國立飾演的丈夫梁亞洲要離開由徐帆飾演的妻子宋曉英,此時屋子裡安靜的隻剩下女兒月月的練琴聲,月月對爸爸梁亞洲說,我練琴都是為了讓你喜歡我,你走了,我就不練了。月月撕心裂肺的哭聲讓在場的人潸然淚下,激發了本就存在於每個人內心深處最真摯的情感。

  張了凡說,人與人的關系,一般有四種:“以利相交,利盡則交疏”﹔“以勢相交,勢傾則交絕”﹔“以色相交,華落而愛渝”﹔“以道相交,天荒而地老”。人的欲望是無止盡的,要懂得控制,學會知恩感恩。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個人是家庭的成員。家庭不和是由於個人沒有修好,個人沒有修好是因為離道敗德了。故家是要齊的,而不是治的。家庭需要以德來感化,以真理來引導,以愛心來付出,以真誠來相對,以生命來喚醒生命,而不是靠金錢來捆綁,也不是用私欲來佔有,更不是靠暴力來維持。要互相尊重,相互包容,要知道用感恩之心來互相理解,用相依之心來互相關愛,互相牽引,共筑美好家園。

  中國傳統文化公益大講堂-北京國學大講堂觀眾合影

  六個多小時的國學講座結束后,講堂內充滿了濃濃的感恩氣氛,大家一致認為,有幸聆聽本次講座是一次靈魂的洗禮和心靈的震撼。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也許莫過於子欲養而親還在,會將“及時行孝”銘記在心,將中國傳統文化中最核心的孝道文化踐行到實際生活中,將家庭和諧最核心的夫婦之道融入家庭工作中,讓我們生活的社會大家庭更溫暖更和諧。

  主辦方向李一冉、張了凡夫妻贈送書法“中國夢”

  李一冉先生從小酷愛國學,長期潛心研究儒、釋、道等中華傳統文化,為了傳承與弘揚國學之使命,毅然放棄新西蘭的成功生意,帶著家人返回祖國,走上了一條公益性的布道與傳學之路。除應邀多次赴韓國、南非、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澳大利亞、中國台灣、中國香港等世界各地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外,還特邀為國內清華等幾十所大學、上百個社會團體和企事業單位開展講學與培訓。

  其妻張了凡在丈夫的影響下,十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弘揚傳統文化,奔走於全國各地。她是“夫婦之道、女德教育”的傳播者更是實踐者,家裡家外、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弘揚國學的事業中,都盡心做到最好,作為一位賢惠的新女性形象,她以她言傳身教告訴了我們女德之重要性與它的深刻內在涵義,是女德教育的代言人之一,為大眾樹立了良好榜樣和模范作用。(文圖:張雷)

(責編:初梓瑞、蔣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