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安徽省委:確保西部計劃志願者干得穩出得去

西部計劃志願者羅剛現在不用為父親的醫藥費發愁了,可以更加專心工作了。
作為阜陽職業技術學院的優秀畢業生,他原本可以在浙江一家五星級酒店從事“風不打頭,雨不打臉”的高薪工作,但這個靠助學貸款完成學業的農家孩子,受到團中央西部計劃的感召,一直夢想著“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以志願服務的形式回報社會。
可是現實與夢想之間總是存在距離。即將踏上西行火車之際,爺爺病危,父親長期生病,這個家離不開他。為此,羅剛陷入了痛苦的抉擇中。
校團委迅速將這一情況上報,考慮到羅剛的特殊情況,團安徽省委學校部立即協調,終於為他爭取到一個省內的名額。就這樣,他來到離家不遠的團安慶市大觀區委員會,作為一名志願者參加了西部計劃的“基層青年工作專項”。
在2014年服務期間,羅剛每月隻有1000元的補貼,加上地方給予的200元食補和200元房補,再無其他收入。盡管如此,他想盡一切辦法節衣縮食,服務17個月以來,共省下1萬多元,全部用於補貼家用和支付父親的醫藥費。即使在這種生活壓力下,羅剛在一年服務期完后,仍選擇了續簽,繼續服務一年。
不過在這種堅持的背后,個中滋味,隻有他自己能體會。“有時候感到非常矛盾,作為一名志願者,不能對收入有太高的要求。但作為一個大學畢業的孩子,責無旁貸要給家庭更多的補貼,否則對不起父母。”
為了提高西部計劃志願者的現實待遇,團中央調整了2016年西部計劃項目執行方式。為此,安徽各級團組織積極開展基層調研,認真傾聽青年之聲,收集志願者的真實訴求,著力解決他們的切身問題。在此基礎上,團安徽省委學校部主動與財政、人社等部門溝通協調,積極爭取省級財政和縣級財政配套,完成志願者社保參保工作,切實提高志願者的補助標准,增加服務期滿志願者出口政策,真正使得西部計劃志願者得到實惠。
“同樣屬於基層服務項目,我們每個月隻有1000元的補貼,而同在一個鄉鎮的大學生村官、特崗教師等,他們的收入達到了公務員的水平,怎能不讓人羨慕。”安徽省內的一名西部計劃志願者告訴記者,“每個縣一般隻有一個西部計劃志願者。我們人少,所以聲音不容易被聽見。”
團安徽省委學校部在調研中發現,西部計劃志願者離崗的部分原因與收入有關,隨著生活成本的不斷增加,1000元的生活補貼已經無法滿足志願者正常的生活開支。
為此,根據團中央的相關要求和部署,團安徽省委於2015年年底聯合安徽省教育廳、財政廳、人社廳印發了《安徽省關於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工作的意見》,明確規定除中央財政給每位志願者每人每年1.8萬元的補貼外,省財政再按照每人每年1萬元的標准,給予西部計劃志願者工作生活補貼以及參加社會保險等費用補助。同時規定西部計劃大學生志願者工作生活補貼標准,參照本地鄉鎮機關從高校畢業生中新錄用公務員、事業單位從高校畢業生中新聘用工作人員試用期滿后的工作收入水平確定,不足部分由縣(市、區)財政承擔。
不過,基層團干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發現,從2016年1月起,全國項目辦將不再直接發放生活補貼。而此時正值西部計劃項目執行方式調整之際,中央補助經費和省級補助經費尚未全部到位。
“我們能否安心過春節?”有西部志願者和基層團干通過“青年之聲”平台反映了這一問題。為此,團安徽省委下文明確要求,縣區團委提前墊付一二月生活補貼,同時在春節之前,逐一詢問各服務單位是否按時按要求墊付。
“現在中央和地方的補貼加在一起,每個月的平均收入有3000元左右,還有5項社會保險,生活上已經沒有壓力了。”羅剛坦言。
考慮到西部計劃志願者的“出口”問題,團安徽省委與省人社廳進行了協調,進一步明確了對西部計劃志願者加分、考錄、連續工齡計算等優惠政策。
對於很多西部計劃志願者都關注的“服務期滿基層入編問題”,團安徽省委學校部在調研時發現:“三支一扶”人員,“大學生村官”“特崗教師”服務期滿后,考核合格均可直接聘用到基層事業單位,其中特崗教師是在當地農村學校入編,而“西部計劃志願者”沒有類似政策,出口方面無法保障。
“西部計劃志願者需重新擇業,因此很多人在服務期間會參加公務員、事業單位、研究生等各類招聘考試,一旦考取就會申請離崗,因而給其服務單位的日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團安徽省委學校部負責人介紹,為了拓寬“出口”,團安徽省委與安徽省人社廳進行了協調,並在相關文件中明確,服務期滿、考核合格需要重新擇業的志願者,可簡化程序優先補錄到“安徽省高校畢業生基層特定崗位”,在街道、社區、鄉鎮等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崗位實現就業﹔此外,還可以參加“三支一扶”的招考,從而有望在基層入編。
“西部計劃是進行志願服務的,應當有不怕苦不怕累的服務精神,目前新政策的出台讓我們很受鼓舞,說明社會一直在關注著我們。”羅剛表示,“現在生活沒了后顧之憂,未來的發展渠道也日漸清晰,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我們,更好地服務基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