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90%的愛與痛 與巨嬰心理有關

“我們90%的愛與痛,都和一個基本事實有關——大多數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嬰兒。”心理學家武志紅的這個觀點,旗幟鮮明地印在《巨嬰國》紅綠配色的書封上﹔而書中的配圖,是以“閉眼咧嘴笑”的人物形象成名的藝術家岳敏君的作品——一個個都笑得像嬰兒,卻分明是大人。
“岳敏君的作品,主角都是像被抽掉了脊梁骨的人,抽巴的人生,凝縮在抽巴的身體中。很多人反感他的畫,但你走在大街上,滿眼望去都是這樣的圖景。中國人的集體心理年齡沒超過6個月。”武志紅言之鑿鑿。
“中國人的情感模式都是在找媽”“用表面完整來逃避破碎心靈——逼婚的深層邏輯”“卓越強迫症:不優秀,不配活”……這些讓時人焦慮的話題,在武志紅看來,都能以“巨嬰”理論解釋。
近日,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專訪武志紅。採訪結束后,記者也不禁想扳著手指數一數,我幾歲了?
巨嬰心理特征:共生、全能自戀、偏執分裂
“一個人有生理年齡,也有心理年齡,一個民族,也可以說有一個集體心理年齡。國內的精神分析學界有一個基本共識:中國人的集體心理年齡,沒有超過一歲。而我還有一個更激進的判斷——沒有超過6個月。這樣的成年人,是巨嬰﹔這樣的國家,是巨嬰國。”武志紅說。
1995年,還在北京大學念心理學時,武志紅立下一個頗為宏大的心願:一定要搞明白,人到底是怎麼回事﹔2010年前后,他對“孝道”“中國式好人”的分析自成一家﹔2012年12月14日——他清楚地記得這個日子,他去電影院看了《一九四二》,電影臨近結尾,那個肥頭大耳的軍需官懶洋洋地躺在床上,等著小女孩來伺候,“天哪,這不就是個巨嬰嗎!”武志紅心裡喊了一句,這種感性的認識把此前理性的思考都串聯到了一起。
共生、全能自戀、偏執分裂,這是武志紅總結的巨嬰的三大心理特征。
6個月前的嬰兒覺得,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甚至和世界都是一體的,“這種共生心理,就是集體主義的源頭”﹔嬰兒覺得,他一動念頭,世界就該圍著他轉,“這是嬰兒和巨嬰最核心的心理,在任何一個共同體內,巨嬰們都在爭奪唯一說了算的話語權”。
而共生和全能自戀結合在一起,就構成了“共生絞殺”:我必須和你共生在一起,我不能獨自生存,而你必須聽我的。“這在一切中國式關系中都可以看到,比如孝順:父母不能獨自生活,必須和孩子生活在一起,而孩子必須聽父母的。”武志紅說。
小嬰兒眼中的世界非黑即白,活在極端對立的兩種感覺中:一旦被照顧得很好,全能自戀得到充分滿足,他就會有神一般的感覺﹔一旦沒有被照顧好,他就陷入徹底無助,同時也會生出暴怒。由此引申,武志紅在做咨詢時發現,國人多有“卓越強迫症”,“一個集美貌、學歷和富有家庭於一身的女孩甚至對我說,無才華,都不配活在這個世界上”。
也有人覺得,巨嬰的理論過於驚世駭俗,但武志紅覺得,其實很多人在用不同的方式闡釋同一個問題。“比如,我在書中用了很多岳敏君的畫作為插圖,他畫的就是巨嬰﹔孫隆基寫《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分析中國人的國民性”。
武志紅說:“我將我的發現、我的感覺分享出來,至此我的工作就已完成,至於讀者如何看待,那是讀者的事情,不是我能掌控的了。”
中國社會的絕大多數現象都可以用“巨嬰”解釋
“《巨嬰國》是在解讀中國人的國民性,我們社會多數人是巨嬰——包括我在內。中國社會的絕大多數現象都可以用巨嬰理論去解釋。”武志紅說。
比如,催婚——典型的共生。
學者孫隆基在其著作《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中寫道:在集體主義文化的中國,一個人是不完整的,他甚至不能構成存在的單元,他們會被排斥在家族體系之外,或者被忽視得厲害,必須結婚生子構成了一個完整家庭,才會構成一個被尊重的獨立單元。
武志紅說:“共生,是逼婚、催婚、急著結婚等類似問題的原因。這是一個全社會都焦慮的話題——你怎麼還沒有結婚生子成立家庭?你不正常嗎?”
結婚生子還有一個好處,可以貌似活得像個正常人,以逃避內在的不完整。武志紅講了一個故事,一戶人家的兒子得了精神分裂症,父母想到的一個解決辦法是,給他蓋一處房子,再娶個媳婦。“這種可怕的邏輯,就是用‘我的孩子還能成家’的表面完整,去掩蓋兒子精神已經徹底破碎的真正事實”。
比如,買房——缺乏安全感,而安全感是嬰兒必須要獲得的。
武志紅說:“關於安全感,國人容易有單一的物質化界定,比如,車子、房子。沒有房子就不能結婚,所以有這樣的說法——丈母娘推動了中國的房價。並且,國人也總是在勸那些在婚姻關系中沒有愛情的人,‘別貪心,不可能得到一切’。”
比如,路怒,就是典型的偏執分裂。
2013年7月,北京大興,一名男子在停車時和推著嬰兒車的婦女發生口角,男子竟然抓起嬰兒活活摔死在地﹔微博上流傳一個視頻,一名男子不知何故將車停在紅綠燈前,佔了兩個車道,不僅如此,男子還沖下車挨個辱罵后面的車主,並猛踹這些車——“這都是自戀型暴怒,我是神,你不聽我的,我讓你去死。”
甚至連《甄嬛傳》《羋月傳》等宮斗題材電視劇的收視熱潮,都能用巨嬰理論解釋。“皇帝,就是全能自戀被充分滿足的人,他一發號施令,整個世界就要圍著他的意志運轉。中國的男人多有一個皇帝夢,而中國女人則多有皇太后夢——通過控制兒皇帝來控制世界。影視中的乾隆戲受歡迎,因為在講皇帝夢,而《甄嬛傳》《羋月傳》則是在講皇太后夢”。
“在我們的文化中,無論是普通人,還是名人,都極容易是巨嬰。再重復一句:我也不例外。”武志紅說。
巨嬰,巨嬰,怎麼長大
當“幾零后”成為區分人群的標簽,可在武志紅看來,一代一代人的巨嬰程度幾乎不相上下,所不同的僅僅是“50后到70后還是假成人、真巨嬰﹔80后到00后則從內到外都是巨嬰,不然哪來這麼多‘寶寶’的流行語”。
武志紅說:“巨嬰最重要的心理特點是共生與全能自戀,結合在一起構成共生絞殺。所以和巨嬰相處的核心,就是該如何面對這份共生絞殺。”
第一個關鍵是懂得界限,即,你是你我是我,特別是,每個人要為自己的感受負責,即便是在最親密的關系,如父(母)子、夫妻之間,也是如此。第二個關鍵是懂得你不一定非得聽誰的,甚至在關鍵的時候,可以憤怒地還擊對方,將入侵自己的對方推開。第三個關鍵是與你珍惜的巨嬰建立起飽滿的關系,當你們有了深刻的深度鏈接后,共生和全能自戀,就會消退大半。
武志紅提醒,不要想著幫巨嬰長大,這樣你就太自戀了。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說過,愛是深深的理解與接納。所以,如果你和一個巨嬰關系很近,就要首先尊重他是巨嬰的事實,理解並接納他的合理性。
“走出或孤獨或自我的狀態,與另一個生命或社會建立起有充分鏈接的關系,一旦實現了這一點,意味著各種問題都得到了改善。”武志紅說,成年人之所以是巨嬰,一個原因是,希望能有機會,再退行到嬰兒狀態,被好好滿足。既然如此,何不直接擁抱認可自己現在的狀態。做你自己、讓愛活出來,這是武志紅給巨嬰——也給他自己的答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