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中國“老漂族”生存現狀:專程照顧晚輩比例達43%【2】

2018年05月15日09:1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隨遷老人在河南鄭州市鄭東新區體育公園便民服務中心跳舞。新華社記者 馮大鵬攝

“連根拔起”與“融入難”

3年前,北京城市學院公共管理學部副教授、中級社會工作師苗艷梅,帶著學生在北京市昌平區C社區開展隨遷老人社會融合服務研究。調查發現,這些隨遷老人均來自外省市,其中農村、鄉鎮佔了一半,照顧晚輩的佔70%。他們對北京的好印象主要集中在能夠家庭團聚、交通方便和“首都光環”,不適應主要集中在環境氣候、語言交流、風俗習慣、人際交往等方面。

在苗艷梅看來,社會交往缺失是很多“老漂族”思鄉的重要原因,“有個老人跟我們吐槽,這邊家家戶戶門都關著,誰也不理誰,哪像我們在老家,住的都是自己建的房子,鄰居之間經常互相串門。”

列夫·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句話十分適合用於形容“老漂族”的生活狀態。老人們與子女共同生活,一方面可以有效整合家庭資源,共同應對養老和育幼的雙重挑戰﹔另一方面,當一個隨遷老人面臨被“連根拔起”的新生活時,家庭成員間的摩擦和沖突很可能加劇。

在和苗艷梅的研究小組認識之前,63歲的韓阿姨對兒媳的生活習慣忍無可忍。從湖北來到北京幫忙帶孫女后,平時很注意節儉的韓阿姨對兒媳的買買買很看不慣。偶爾和兒子說幾句,兒子還勸老人不要過問年輕人的生活習慣。她平時做家務、帶孩子本來就很累,心裡的委屈無處訴說,老伴又不在身邊,也沒有認識的朋友,從不參與社區活動,重壓之下她就一直想帶孫女回湖北。

“有的老人甚至將在北京給兒女帶孩子當作‘有期徒刑’,‘刑滿’(孩子上學)就能回家了。”苗艷梅說。

更令人不安的是,由於出現社交行為阻礙和融入困難,很多“老漂族”可能產生精神抑郁等心理疾病。有數據顯示,在老年群體患抑郁症的人群中,尤以隨遷老人居多。

在苗艷梅接觸的C社區隨遷老人中,一個從河北唐山來幫忙帶孩子的老人就產生了嚴重的心理問題。她唯一的女兒因為孩子上學搬到學區房后,留下老人獨自在C社區生活﹔后來在老家的老伴去世,更讓老人覺得自己是一個累贅。苗艷梅說,老人覺得自己被女兒拋棄了,又回不去老家,成了多余人。

“對‘老漂族’來說,離開家鄉的最大風險是與包括養老保障、醫療保障、社會交往與熟人熟地等社會支持系統脫離,導致養老風險被無形放大。”穆光宗表示,到了老年期,老年人會固守自己的思維模式和生活方式,執著於“熟人圈子”,抗拒“陌生人圈子”,由此產生的壓力感、隔閡感和邊緣感等不良心理感受,會影響他們對老年生活質量的評價。

(責編:余璐、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