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心靈“補”手吳坎坎

2018年05月16日15:15 | 來源:中國青年網
小字號

 吳坎坎(右)在雲南盈江地震災區。

2008年5月23日,四川省綿竹市的一所臨時學校中,地震幸存者在心理援助課上。 

痛苦來了,然后是吳坎坎。

他到過地震后的汶川,也去過被泥石流襲擊的舟曲。發生暴恐事件的昆明,大爆炸過后的天津,這10年來幾乎中國每個重大災難的現場,都能找到他的身影。

他可以算作中國第一批進行災后心理援助的專家,見証過災難造成的最隱蔽的傷疤。畢業9年,他沒有發表多少論文,工作的場所多是在廢墟、危房和平地搭起的帳篷裡。為了應對突發事件,他說自己“頭發掉了許多,腰圍大了一圈”。

當年一起讀心理學碩士的40多個同學,隻有他堅持做災后心理援助領域。在昆明火車站暴恐事件發生后,他曾經為一個被捅了3刀的女孩做心理援助。后來很長時間,他都對刀感到恐懼,特別是怕自己3歲的女兒被它傷害。朋友們都知道,他會在自己汽車的后備箱准備壓縮干糧和礦泉水,甚至還有防毒面具,以應對危險。

但吳坎坎很少和別人提起這些。和痛苦打了10年交道后,他更願意談論,災后心理援助從不為人知走向家喻戶曉。2015年,“全國心理援助聯盟”成立,終於讓吳坎坎可以說,“我們是心理援助的國家隊”。有了這個全國性心理援助的組織,哪裡有突發事件,就能馬上將當地和附近心理援助力量動員起來,以最快速度投入災后危機干預。

此前,心理援助對於中國人來說還是一個相對陌生的概念。1976年唐山大地震發生時,國內尚沒有幾家高校開設心理學系。據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員、全國心理援助聯盟副主席劉正奎介紹,心理援助工作最早始於1994年新疆克拉瑪依大火,2003年非典疫情中危機干預和心理援助工作有所開展。直到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后,社會才開始真正關注心理援助。這一年被心理學界稱為中國災后心理援助“元年”。

“自然災害中90%的親歷者一個月之后心理水平就能恢復到正常水平,10%可能存在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在人為災難中,事件發生之后40天,70%的親歷者一個月之后能恢復到水平,剩下30%的人可能存在創傷后應激障礙。”吳坎坎在此前接受採訪時指出,產生創傷后應激障礙反應的人群,通過及時的心理援助可以慢慢化解痛苦。

(責編:余璐、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