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公益

河北圍場縣:智慧分級診療推動健康扶貧【2】

人民網 王晴
2019年01月04日15:06 | 來源:人民網-公益頻道
小字號

信息多跑路 患者少跑腿

兩年節省縣醫保支出50余萬元

“您好,我這邊有個叫駱福的病人,要轉到您的醫院,您看下有沒有床位,我把他的基本信息已經傳過去了。”

“血壓、心率、心電圖做過檢查了嗎?”

“他的基本表現我們已經都填到表裡了。”

“好的,我看一下。”

“嗯,我等您回復。”

朝陽地鎮衛生院視頻聯系圍場縣醫院辦理轉診手續(人民網王晴 攝)

不到五分鐘,朝陽地鎮衛生院的大夫通過分級診療平台完成了一例和圍場縣醫院的轉診手續,同時患者在朝陽地鎮衛生院通過分級診療平台完成的檢查數據均被圍場縣醫院承認,可直接住院治療,不需要重復檢查,降低患者就醫成本。

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現在圍場縣醫院影像基地的診斷醫師在縣衛生局進行了備案,全系統、全域內診療服務是同質化的,診療結果是共享共認。通過建立這種機制,解決了醫師定點執業、患者診療不方便的問題。”圍場縣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局長李寶志向記者介紹道,“同時,通過基層的影像、心電,能夠及時發現一些重症,及時轉到縣級醫院,縣醫院和基層衛生院之間都有綠色的轉診通道,可以直接轉診到縣級技術中心。這樣既方便了群眾看病,還降低了群眾在基層診療服務質量不高、醫療人員不足帶來的醫療風險。”

之后,記者來到了圍場縣醫院的影像基地,一名影像科的醫生向記者演示了診斷過程,“登錄賬號進到系統裡之后,如果有需要診斷的病例就會列出來,直接點進去進行診斷,診斷提交之后就會直接進入到一個審核的賬號,再由另一位大夫進行審核、改進,最后發回到衛生院,所以每個病例都是經過兩名大夫進行診斷的。”

圍場縣醫院影像基地醫生演示診斷過程(人民網王晴 攝)

“我們科室的醫生和鄉下主管的醫生都有微信,有什麼事都可以通過微信直接聯系。同時,隻要上傳一個病例,我們所有的診斷醫師都會接到一個提醒信息。”圍場縣醫院影像基地主任庄林告訴記者,“而且,我們有專職的人在這兒做。中午和晚上,我們也專設值班醫生。”

“診斷醫師的培養周期比較長,需要5-8年,而且現在診斷醫師畢業的很少,一個鄉鎮衛生院配一個診斷醫師是很難實現的,但是培養一個技師就容易多了。分級診療平台解決了鄉鎮衛生院缺醫,尤其是缺放射診斷醫生的問題。”付國權說。

患者不用“勞民傷財”的外出就醫,圍場縣醫保的錢袋子也“鼓”起來了。記者通過李寶志了解到,圍場縣自從2016年8月份實施分級診療平台以來,目前全縣上傳病例21860例。縣級拍片一例是95元,醫保報銷75%﹔鄉鎮拍片一例是56元,醫保報銷85%。通過計算,如果百姓都到縣級醫院拍片,21860例就需要醫保支出156萬元,而現在隻需要104萬元,僅此一項就為縣醫保節省開支50余萬元,而患者每一例拍片也少花費近14元。算上沒有上傳的在鄉鎮衛生院就診斷的,所以節省的費用遠多於此。

(責編:王晴、董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