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圍場縣:智慧分級診療推動健康扶貧

“您的血壓是高壓188mmHg,低壓98mmHg,脈搏每分鐘99次……”下午四點,河北省圍場縣克勒溝鎮元寶窪村衛生室的大夫為71歲的於井蘭量完了血壓,相關的數據也都上傳到了健康扶貧智慧分級診療平台(以下簡稱分級診療平台),通過電腦和手機端均可查看。
於井蘭在衛生室測量血壓(人民網王晴 攝)
“我現在差不多每天都要來,量量血壓,測測血糖,也沒有花費。”說到這些,於井蘭十分高興,“我現在看病基本上都來衛生院,做心電圖、量血壓都在這裡做,方便,我以前去縣醫院路費就要好幾十。”
分級診療平台由中關村華醫移動醫療技術創新研究院於2016年3月為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文中簡稱圍場縣)免費搭建,現包括遠程影像、遠程心電、雙向轉診、遠程會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簡單說,就是借助互聯網實現全縣醫生資源的整合及再分配,依托縣醫院醫生資源服務於全縣鄉鎮衛生院及村衛生室,從而保障基層村民,特別是貧困人口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上可治未病 下可醫治已病
小平台推動頂端醫療到基層
《黃帝內經》提到,“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國家健康扶貧三年攻堅行動也提出,要關口前移,做實做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優先為農村貧困人口提供慢病規范管理。
“目前看,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佔有很大的比例。如果把診療前移,從治未病和健康促進的角度,讓基層老百姓能夠及時得到檢查和健康體檢,也是防病的一個有效途徑。”圍場縣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局長李寶志告訴記者,“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目標就是防病先行,讓老百姓知道都有啥病,讓患者能夠得到及時救治,老百姓有病能先防,這也是在咱們健康扶貧通過分級診療平台得到有效落實的。”
於井蘭就是簽約家庭醫生服務的村民之一,據李寶志介紹,圍場縣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0-6歲的兒童、60歲以上的老年人、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都是簽約服務的范疇。
記者了解到,檢查之后,村醫都會對健康有問題的村民進行重點關注,哪怕只是小毛病,從而實現防病先行。
除了治未病,分級診療平台更是治已病的“高手”。目前,分級診療平台依托圍場縣醫院建立縣域心電、影像診斷中心,輻射各基層醫療機構,實現由基層醫療機構進行檢查,縣域診斷中心醫生提供遠程診斷。“讓基層老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到一流的專家資源是我們健康扶貧的思路。”中關村華醫移動醫療技術創新研究院副秘書長劉紅瑞表示,通過互聯網的方式讓醫療資源下沉,降低患者就醫成本,方便百姓,省時、省力、省錢,減少基層百姓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同時還實現了區域內數據共享、片子互認、結果互認。
在圍場縣朝陽地鎮衛生院的影像科,記者看到大夫正在為一位女士進行脊柱檢查,通過簡單的幾步按鈕操作便完成了脊柱的影像拍攝,再通過醫學影像分級診斷平台將該影像上傳。上傳成功后,大概5分鐘的時間大夫的手機上便收到了一條圍場縣醫院診斷報告已經生成的短信提示,通過醫學影像分級診斷平台即可查看或打印該報告。“我們做的是非即時的一個診斷,要求急診半個小時內進行診斷,普通診斷2個小時內,住院病例24小時內。”李寶志說。
朝陽地鎮衛生院影像科(人民網王晴 攝)
據悉,圍場縣人口眾多,有53萬人口,但醫療資源匱乏,過去全縣36個鄉鎮衛生院,基層影像醫師隻有兩三名,所以之前大部分村民拍片子不得不到到縣醫院。
“過去朝陽地鎮的百姓看病都得去縣城,60公裡,坐班車2個半小時,到了縣醫院正趕上就診高峰,最快也得當天下午才能返回。坐班車單程車票是15塊,如果是急症打車就得200多塊了。現在僅路費一項就給老百姓省了不少錢。”對於現在看病的變化,朝陽地鎮衛生院院長姜秀齊給記者算起了“路費帳”,“現在咱們鎮離衛生院最遠的村民隻有15裡地,打車10多分鐘就到了,花費20多元。”
接收報告提示短信和診斷報告單(人民網王晴 攝)
目前,分級診療平台已實現了圍場縣內39個鄉鎮衛生院的全覆蓋,包括縣醫院、縣中醫院、婦幼保健院、36所鄉鎮衛生院及部分村衛生室。“分級診療平台更進一步解決了看病貴和看病難的問題。讓基層百姓無論在哪一個鄉都能享受到我們縣醫院的診斷水平。”圍場縣醫院院長付國權說。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