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圍場縣:智慧分級診療推動健康扶貧【3】

從看的上病到看的好病
就醫“新模式”提高健康扶貧成效
“有了分級診療平台以后,我們為縣醫院做了最好的輔助診斷,像心梗這種急症,直接走綠色通道到縣醫院,立即溶栓,這個人就活過來了。但如果基層沒有這套東西,看著心臟有毛病,但是是心絞痛還是心梗,就診斷不出來了,耽誤了搶救時間。”能夠及時挽救患者生命的喜悅在姜秀齊的臉上展現了出來,而大病和慢性病得到精准救治也是我國健康扶貧的重要內容之一。
縣裡的醫院也看不好怎麼辦?“我們研究院和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放射學的專委會以及一些三甲醫院的影像科都有簽約合作,在縣裡、市裡看不了的病可以申請北京的專家進行遠程會診。在我們平台上做服務的醫生除了在衛生局備案,還會在國家認可的第三方機構進行電子簽名的認証,確保服務的質量。”劉紅瑞信心滿滿。
健康扶貧三年攻堅行動中,將“實現貧困地區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標准化建設全覆蓋﹔壓實三級醫院對口幫扶責任,提高幫扶成效”列為六項攻堅行動之一。“過去也經常有大醫院的醫生下鄉、對口幫扶活動,但是真的到了鄉裡,也很冷清,沒有那麼多的病例,所以一個好醫生下鄉所帶來的成效,遠不如他在醫院看病、做科研。”劉紅瑞介紹道,“現在就不用這樣了,我們的設備覆蓋了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過去村醫有三寶——體溫計、血壓計和聽診器,而現在的村醫不僅有心電、血糖儀,還能得到上級醫院的遠程幫助,通過互聯網,足不出戶就能得到大醫院的醫生診斷,形成了新的就醫模式。”
除了圍場縣,分級診療平台目前已在6個省份、10個地級市、27個縣(區)的近千家醫療衛生機構成功落地實施,已完成診斷12萬余例,涵蓋各類心電、影像資料80余萬份。“下一步我們還計劃增加遠程病理、遠程超聲等分級診療平台的檢查項目。“談到未來規劃,中關村華醫移動醫療技術創新研究院秘書長劉豐梅略帶驕傲的告訴記者,”我們通過這個平台還可以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和學術水平建設,把頂端的醫療平台輸送到基層來,帶動學科建設,努力實現小病不出社區,大病不出縣,疑難病轉三甲醫院,盡可能的控制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發生,並將這一健康扶貧項目普惠更多貧困地區群眾。”
大醫精誠惠民生,健康扶貧智慧分級診療平台已經煽動了它的“翅膀”,讓衛生健康設施薄弱的圍場縣醫療“換新顏”。未來,通過互聯網、通過分級診療平台,我國還將出現更多的“圍場縣”,為健康中國的美好藍圖添上筆墨。
相關鏈接: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