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公益
人民网>>公益>>正文

让我们行动起来反对校园暴力

初梓瑞

2015年06月25日08:00  来源:人民网-公益频道  手机看新闻

    校园暴力是个发人深省的话题。网络的发达让人们越来越直观地审视“校园暴力”。有些青少年的施暴手段越来越残忍,越来越目无王法,甚至有意拍照炫耀自己的施暴过程。“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为什么会在文明社会出现呢?

设置家长惩罚机制

    安全教育专家、北大公学教育研究院教授苏敩先生认为,家长的护犊子和偏执的溺爱便是造成这种霸凌现象频发的其中一个主因。他说,校园暴力从未停止过,自他还在上小学的时候这样的恶性事件就常常发生,只是当时的传播比较闭塞,近年由于网络的发达让我们更直观地看到了这一社会问题,遂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他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施暴者被学校通报以后,家长往往认为教育一下就可以了,便草草了事,而这一草草了事虽说可能让极少一部分学生悔过,而更多的则被认为是惩罚也不过如此,更是助长了这种“戾气”。苏敩先生建议设置家长惩罚机制,要让家长能从根本上够认识到“校园暴力”的严重性。

法律意识待强化

    “霸凌行为”虽然每一起事件的背后都有不同的原因,但往往都有他们的共同之处,一是施暴者和受害者多为未成年人;二是施暴手段残忍;三是对于暴力行为的法律后果,施暴者并不清楚。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只对八类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即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和投毒罪。而已满16周岁为完全刑事责任年龄,即对其所触犯刑法的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未满14周岁的不承担刑事责任,但承担民事责任,由家长严加管教,必要时由政府强制教育。

    苏敩建议,家长和教师应积极并联合对学生进行法律责任教育。

正确引导暴力现象

    暴力文化是指宣扬所谓“狼道”的书报、以“野蛮”为时尚审美的影视剧、含有大量暴力内容的电影和电子游戏等。在网络极其发达的社会,未成年人很容易能看到这些内容,而且未成年人这一群体的共性便是模仿能力极强,这一文化已对学生产生极其严重的危害性影响,侵蚀并扭曲了众多学生的心灵,并成为校园暴力愈演愈烈的又一大主因。

    专家认为在暴力文化不可无的情况下,家长要监督并经常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适当隔离孩子直接观看暴力电影。专家还建议媒体报道暴力事件时,对暴力细节不做报道,对暴力图片不做展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日本,文部科学省加强了对教师进行有关校园欺凌的培训,增加了合格学校辅导员和护理员的数量,成立了检查小组,监督教育那些无视甚至纵容校园欺凌的教师。为了鼓励受到欺负的孩子不要一个人承担痛苦,还开通了24小时对话热线。此外,日本的一些地方还组建“妈妈特工队”,取代学校警卫队来保护孩子的安全。

    在挪威,学校建立了全校范围的反欺凌政策,例如对学生行为进行限制,组建教师职业发展小组,与学生开展有关同辈关系与行为的班会活动,为欺凌者、受害者及其家长提供心理咨询等。

(责编:初梓瑞、蒋琪)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