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公益>>观察评论
人民网>>公益>>正文

“逼捐马云”折射当前慈善的社会焦虑

2015年08月17日08:42  来源:扬子晚报  手机看新闻

  理性地看,这些言论不仅偏激,有的甚至是直裸裸的要挟,属于典型的道德绑架。慈善并非哪个人的法律责任,任何人都没有权力要求他人捐赠,或者向谁捐赠,以及捐赠多少。而从慈善的伦理来说,捐了是情分,不捐是本分。

  当然,慈善也是一种社会担当,尤其是拥有大量社会财富、占有大量社会资源的成功人士,确有必要通过慈善的方式向社会回馈,通过兴教助学、扶贫助危、保护环境、发展文化等公益项目,让更多社会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分享到社会财富。这也事实上确立了名人、富人的社会责任,放眼世界,名人富人确是社会慈善公益捐赠的主要来源。从这个意义来说,网友向马云等名人发出“逼捐”的声音,也多是出于这一期望,只是表达的方式欠妥当,同时,对慈善的理解也有所偏差,如果动辄打上“仇富”的烙印,何尝不是另一种暴力表达。

  天津港爆炸并不是自然灾害,而且是特别重大的安全事故。从慈善公益的伦理来讲,这并不是慈善公益应给予救助的地方。或者说,在事故调查确立民事赔偿责任以及政府应当买单之前,慈善公益没必要急着越俎代疱。如,牺牲的消防队员,从弘扬社会正义的角度出发,给予捐赠并没有错,但是他们是公职人员,可以预料的牺牲,有必有的抚恤与救济机制兜底,来自社会的捐赠只能是锦上添花,相反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那才是一种悲哀。

  更重要的是,但凡有大的灾害才想到让名人、富人捐款,这样的公益慈善只能说还停留在很低的层次,离慈善事业常态、常见,公益阳光普照,还有不小的差距。成熟的社会公益,名人与富人应当是通过基金会的形式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有计划、有项目、有重点的开展。事实上,在这个方面马云是走在前列的, 2014胡润慈善榜上,他以145亿元捐赠额刷新中国慈善记录。马云和蔡崇信以他们在阿里巴巴2%的股权设立了两只慈善信托基金,其中马云和蔡崇信分别占7成和3成。该基金将用于环境、医疗、教育和文化领域。

  马云不乏“最慷慨”的一面未必就是刻意被人忽视,更大程度恐怕还是其慈善基金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不够大。推而广之,以其为代表的富人名人,慈善公益的规模以及运作,还没有赋予社会群体以切身的现实体验,未能彻底改变富人不“慈善”的固有印象。从这个意义来说,一有大的灾难,便惦记着富人的荷包,正是慈善的社会焦虑,我们对慈善的浅表化理解,暴露无遗。

  (湖北 木须虫)

(责编:初梓瑞、蒋琪)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